具體的創業因素千差萬別,我能分享的只是怎樣去應對創業過程的各種因素。創業者可以虛心接受建議,但不要成為別人想法的奴隸,因為最終創業的人是你自己,是你在最終決策,別人可以給你啟迪,但你必須有獨立的想法。
30年前我創業的時候,信息還是非常匱乏,如果你足夠幸運,你有機會和成功者喝杯咖啡,得到他們的指點和建議。而現在我們有太多的信息,互聯網帶來了海量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一方面是我們現在有更加系統的創業氛圍,可以幫助年輕人減少風險。
中國復制硅谷不可恥
現在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這也徹底改變了硅谷創業的環境。不需要大量資金也可以改變整個世界,智能手機讓用戶基數擴大到上億級別,創業者可以24小時觸及全球數億用戶,這是之前所無法想象的。現在的應用開發商,只需幾個人和幾個星期就可以改變命運,《Draw Something》就是最好的例子。
泡沫確實是存在的,這是好事,只要你不是最后接盤的。科技行業的泡沫有積極的一面,更多資金流入創業公司,可以帶來更多新技術和產品。而且現在的泡沫和十多年前完全不同,當時數十家公司尚未盈利就瘋狂估值上市,那就是欺詐投資者。
而現在的泡沫只是因為創業公司的營收尚未達到相應級別,按照用戶基數來看,他們的估值仍然是合理的。而且現在的資金來自風投,Facebook和Twitter的估值很值得,這種泡沫不是什么壞事。
不用多少年,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智能手機,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會直接跳過PC時代,步入智能手機和平板時代。微軟(微博)在PC時代地位毋庸置疑,但他們錯過了智能手機和平板的機遇。PC時代已經過去,雖然微軟也在努力追趕,但他們在新時代的地位不可能和之前同日而語了。
蘋果是全球最為強大的科技公司。沒有了喬布斯,他們還能保持2-3年的領先勢頭,但之后可能會出現滑坡,就和當年蓋茨在微軟隱退一樣。當創始人離開科技公司的時候,科技公司能否保持創新勢頭是個很大的疑問。
蘋果、甲骨文(微博)、亞馬遜(微博)和微軟,都是在創始人手中通過不斷革命性創新達到行業的巔峰。當創始人離開之后,公司依舊可以保持很強的執行力,堅持之前的成功戰略,但創新的動力也會出現枯竭。雖然不是每家公司都這樣,但這的確是普遍現象,創始人離去對科技公司來說不是什么好跡象。
我沒去過中國,今年打算去北京和上海看看。我很看好中國市場,未來幾年蘋果與谷歌的移動平臺爭奪,中國等新興市場會成為關鍵陣地。中國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創業中心,這里會成為美國之外最重要的科技中心。當然,中國科技行業的成功還取決于科研實力、創業文化以及政府監管等因素。
我知道中國很多創業者直接抄襲硅谷的成功模式,但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可恥的。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行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復制外來的成功模式是很自然的現象。第一代創業者進行復制,第二代創業者才是創新的一代。日本很多年前也是一樣,現在的俄羅斯同樣如此。
中國的競爭環境或許比美國更為激烈。這就像是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無序化市場競爭是第一步,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競爭規則才會逐漸成形,需要政府來制定規則。中國的市場經濟步伐已經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出色,或許不用多久,硅谷也需要學習中國的模式。
尾聲:一個小時的采訪很快過去,滿頭白發的布蘭克毫無疲憊的神情。最后,他以平靜的語氣結束了專訪:“我個人的成功不值一提,如果我的經驗和智慧可以給年輕人帶來幫助,那會是我最為驕傲的成就。30年前我們是先行者,30年后扎克伯格他們是傳承者,再后來還會有新的一代。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創業的旗幟繼續傳承,而榮耀屬于整個硅谷。”
推薦閱讀
作者:汪鑫 不越獄不花錢也能用正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硅谷崛起三大秘密:斯坦福、冷戰與失敗文化
地址:http://www.sdlzkt.com/a/kandian/20120331/4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