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遺憾:在街上碰到心儀美女,偷偷拍了張照片,卻只能擦肩而過,壓根不知道任何關于她的信息;在電視里看到某個覺得眼熟的身影,問了旁邊的人,大家卻都不知道他是誰;在公交或地鐵上碰到不講公德的人,拍了照片放在網上想要人肉搜索,卻毫無結果……
其實,這樣的遺憾是可以解決的,谷歌就可以幫大家解決,通過“人臉搜索”可以查出照片人物的其他個人信息。“人臉搜索”可以讓任何一個人只要上傳一張你的照片,就可以搜索出你在網上的所有照片,無論是你自己上傳在個人博客、個人電子相冊上的,或是你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上傳的照片,只要照片中有你,就可以通過搜索結果,查詢到你的其他隱私。
5月底,美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谷歌針對公眾人物的人臉識別技術專利,能自動挖掘公眾人物形象的視覺搜索應用。但是谷歌卻沒有推出這項業務,因為“人臉搜索”極有可能對個人信息保護帶來巨大沖擊,成為一個信息泄密的“大漏斗”。在這種風險面前,即使“膽大”的谷歌也卻步了,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公開表明了自己的擔心,稱這項技術全面開放后的后果非常可怕。
到底會有怎樣的可怕后果呢?你可以試想一下,當你一個人走在街上,對面走來一個陌生人卻能直呼你的姓名,你是否感覺到毛骨悚然,自己真的成了一個毫無隱私可言的“透明人”。美女們自然要更加小心一點,說不定“有心人”會通過照片查出你的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等個人信息,騷擾自然在所難免。當然,一般人是不大可能做這種無聊的事情,但依然難保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精于此道。如果人臉搜索業務開放,對于很多人而言,這都是一場災難,特別是個人隱私保護缺乏法律有效保護的今天。
在可能給公眾帶來巨大的風險面前,谷歌卻步了。其實,人臉搜索或者照片搜索并不是新鮮事物,也不僅是谷歌一家在從事研發。在2006年,微軟就表示他們在研究一種手機拍攝的圖片來進行網絡搜索的方式,稱之為Photo2Search,用戶用手機拍下照片,把照片上傳到服務器并匹配與之最相似的圖片,從而得到和照片拍攝內容相關的信息。當時業界就對微軟的這一做法頗有質疑,比如如何阻止戀童癖者在公共場所拍攝少男或少女的照片,然后從MySpace中獲取他的更多信息,所以一直到現在,Photo2Search也未有最新的進展消息披露出來,是否夭折也未可知。
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是項先進的技術,雖然會成為個人隱私泄密的“漏斗”,但是它還有很大的用途,關鍵是如何才能在不危及公眾隱私的情況下使用好它。正如核電,核泄漏無疑是人類的災難,但是安全措施做到位,核電又是人類的福音,大規模使用可以大大充裕電力資源,不用像現在這樣這里拉閘那里限時。所以,不能因為人臉識別或者人臉搜索可能存在的巨大風險,就將之打倒在地再踏上幾腳,這無疑是矯枉過正。如果真是這樣,相信谷歌也不會去研發這項技術,雖然它的錢很多,但也不會這樣去亂燒。
人臉搜索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使用,比如可以成為公檢法部門的利器,打擊犯罪分子。這樣的場景已經在電影中出現,比如在美國大片《諜影重重》中,調查局為了追查特工伯恩,不但可以通過身份證系統進行人臉識別,還可以通過任何一個公共場所中的攝像頭進行人臉識別。通過谷歌的技術,電影中場景完全可以復制到現實中來,公檢法部門將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存放于數據庫中,如果公共場所中的攝像頭抓取到相應的人臉圖片,比對成功就可以實時報警。如果是這樣的話,犯罪嫌疑人將無處可藏。
再如,前段時間網絡掀起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活動,希望家中有孩子失蹤的父母能借此信息找到自己被拐的孩子,雖然大家很熱心,但是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如果相關部門能建立一個平臺,將失蹤孩子的照片儲存于系統中,再和網友上傳的乞討兒童照片進行比對,成功的概率無疑會增大很多。
技術本身并無是非之論,關鍵還是看人。
推薦閱讀
日前,國內出現3家民間反腐網站,名稱分別是“我行賄了”、“我行賄啦”和“我賄賂了”。沒有權威反腐敗機構支持,“舉報”就不會有“結果”,“舉報者”熱情也不會持久,最終還是“曇花一現”。 日前,國內出現3家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人臉的誘惑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0/21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