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投資者康納•森井(Conor Sen)近日在金融商業網站Minyanville撰文稱,Groupon已經資不抵債。森井在仔細研究過Groupon披露的財報后發現,雖然Groupon的營收增長非常迅速,但開銷也非常大,企業一直沒有實現盈利。森井認為,Groupon急著上市的原因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他還發現,Groupon把近期籌得的資金返還給早期的投資者,這已經有了點"龐氏騙局"的味道。唯一的區別在于,龐氏騙局通過欺騙贏得投資者,Groupon則公開披露這些信息。Groupon到底值不值得投資,這就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全文概要如下:
首先我應該脫帽向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致敬。他抓住了社會情緒,在一個恰當的時機創造了一個優惠/本地/秒殺的混合型商業模式,也創造了美國歷史上營收基礎增長最快的公司。話雖這么說,但Groupon就像一個龐氏騙局,因為開銷極大,它需要不斷注入的現金來維持運營。
先來研究下Groupon的資產負債表。雖然對于一個發展速度很快的公司來說,這么做可以說是浪費時間,但對于Groupon來說,很多項目都亮起了紅燈。Groupon的流動資產為2.9億美元(其中2.08億美元是現金),流動負債為5.2億美元,兩者想減就有2.3億美元的虧空。要不是Groupon離盈利差得很多,這本來不是什么問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在于,流動負債中有2.9億美元的"應付給商家的累計款",在美國Groupon要過60天才償還欠給商家的款項,所以這2.9億美元就是供貨給Groupon的商家等著拿的錢,這種滋味可不怎么好受。相比之下,LinkedIn的流動資產就大于流動負債,也沒有虧損。
Groupon的損益表更是雪上加霜。去年第1季度他們4420萬美元的營收中,凈利潤為850美元,利潤率接近20%。還不算太壞,因為在那段時間他們放棄了利潤增長戰略而轉而追逐營收快速增長戰略。因此去年Groupon獲得了6.69億美元的營收,但凈虧損達到了3.98億美元。今年Groupon第1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增長繼續飆升,達到了6.44億美元,但凈虧損也有1.02億美元。
去年第3季度Groupon虧損4900萬美元,第4季度虧損3.13億美元,今年第1季度虧損1.02億美元,同期的營收則從1.85億美元到3.96億美元再到6.44億美元,所以根據過去6-12個月的表現,現在很難判斷今年第2季度Groupon的業績會怎么樣。但Groupon急切需要IPO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急切需要現金,就這么簡單。
對于Groupon,外界仍有很多疑問。他們如何維持目前的營收增長?他們能否有效控制成本?商家和顧客對這種模式厭倦怎么辦?如何與財力雄厚或業內競爭對手競爭,比如同為團購網站的LivingSocial,或者是手中握有大量用戶信息的Facebook和谷歌?團購的餐廳離我有30英里遠,這對商家和客戶來說有意義嗎?兩年內雇員數從0增長至8000人,如何使它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什么兩個月前,Groupon首席運營官和首席技術官雙雙離職?一個今年營收能到30億美元的企業,為什么外界對其現在的狀況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呢?
最令人關注的應該是Groupon如何使用剛剛獲得的融資。Groupon的第6和第7輪融資發生在2010年的4月和12月,共籌得了10.8億美元。這10.8億美元中的1.5億美元被用作了公司的營運資金。其他9.3億美元呢?通過回購創始人和早期支持者股份的方式返還給了他們。
所以這是一家欠債至少2.3億美元,每個季度要燒掉至少1億美元,用最近從投資者那里籌得的錢償還給早期投資者的公司。聽起來很耳熟。我沒有指責Groupon有非法或不道德的地方。龐茲和麥道夫都是通過發布虛假的公司財務信息,對投資者進行詐騙。正如Minyanvill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所說的,干預和操縱之間的區別就是溝通。Groupon已經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它的現狀。該不該投資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英國情報人員成功入侵“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一家網站,悄悄地把網站發布的炸彈制作方法“替換”成美味蛋糕食譜。 美國《華盛頓郵報》3日披露,英國政府通信總部與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去年聯手實施這起網絡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0/21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