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27家第三方支付企業迎來集體狂歡,經歷了6年的漫長等待,央行終于給第三方支付企業頒發了“支付業務許可證”(俗稱“支付牌照”)。這意味著,原先是“草莽”出身的第三方支付企業終于有了國家認可的“正式身份”這對于中國金融結算市場發展以及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有著深遠的意義。消息一出一批手機支付概念股以及信息安全類個股紛紛走強。
而牌照的獲得也使第三方行業發展迎來拐點。
正名
2010年6月,央行正式對外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細則,這是第三方支付行業納入國家的監管體系倒計時開始。電子支付企業紛紛提交材料以申請牌照。
彼時,第三方支付行業已經過了6年的發展。在這6年中,第三方支付始終處于“身份”的尷尬中,原因是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是資金結算,但其本身卻是“非金融機構”。
以支付寶為例,當年淘寶網成立時,買家和賣家互信問題沒有解決,支付寶通過與銀行合作,買家先將錢打到支付寶,賣家發貨,買家收到貨滿意后,再將錢支付給賣家。通過擔保交易,最初解決了電子商務的支付過程中誠信瓶頸。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些公司有的依托自己的業務提供支付服務外,有的作為技術提供商,為其他的電子商務網站或者有支付需求的企業及個人提供支付通道。
其核心業務模式殊途同歸: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談合作做技術接口,把自身做成一個支付平臺,那些需要完成電子支付的商戶,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它們的用戶提供支付服務,而不用自己去和所有銀行談合作了。在這個過程中,第三方支付企業收取1%~3%的服務費作為自己的收益。
由于銀行之間不能相互提供接口,而大量用戶卻需要不同銀行卡之間的支付服務。同時,很多商戶的支付需求各有不同。而銀行是提供標準化金融服務的機構,單個的銀行無法為海量的企業提供個性化的支付解決方案。以提供支付平臺和支付解決方案為核心業務模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就在銀行所能提供的服務以及商戶的需求無法對接的落差中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與此同時,不同的商業模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也相繼出現,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個人支付,以及以易寶支付、快錢、匯付天下等專注于行業解決方案或者B2B交易的第三方支付企業。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傳統行業電子化國內第三方支付應用的滲透率在2005年以后的急速上升。易觀國際發布的2010年網上支付行業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到4546億元,環比增長33%,比去年同期增長89%。2012年中國互聯網在線支付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6萬億元。
易寶支付的CEO唐彬指出,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定位已經從最初簡單的資金結算平臺,發展到了具備連結產業鏈各環節和行業上下游的多元化的資源整合平臺。
盡管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但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業務的“灰色”身份一直困擾著這些企業。加上資金沉淀、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信用卡套現等負面新聞時常出現,第三方支付企業過去6年來,一直處于如履薄冰的狀態。
牌照的發放除了為第三方支付“正名”,其對于中國金融服務體系也有深遠的意義。中國支付體系中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院張寬海博士表示,支付體系是為社會提供支付清結算服務的金融基礎體系,它支撐社會經濟活動中資金的轉移和流動。隨著支付牌照的發放,未來,電子支付領域將呈現出由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電信運供應商等更多主體參與建設支付體系的局面,金融服務體系也隨之逐步完善。
洗牌
據了解,此次央行通過資料審查和現場考察的方式,發放首批“支付牌照”,牌照的整體數量將不受限制。但對比之前已經申請公司的名單發現,有5家企業落選。其中,聯動優勢(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合資公司)和上海銀聯(中國銀聯的子公司)的落選讓業界感到意外。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分析,從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來看,央行更加看重支付企業包括經營水平、盈利能力、治理結構、風險防范等在內的“系統重要性”。
業內人士指出,牌照的發放消彌了支付企業“國家隊”和“非國家隊”的身份差異,也承認了市場上規模化企業的市場地位。這為行業的洗牌奠定了基礎。
根據央行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于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對于本辦法實施前已經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應當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1年內申請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逾期未取得的,不得繼續從事支付業務。也就是說,今年9月1日就是第三方支付企業拿牌照的“大限”。
此前,唐彬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不排除收購其他支付企業的可能性。而央行雖然未對第三方支付的資本性質做出限制。但卻對注冊資本、申請人等做了嚴格規定。在此雙重制約下,達不到注冊資本要求的小支付企業也會向資本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尋求融資。第三方支付業將可能迎來兼并潮。業內人士估計,將會有一半支付企業消失。
另外,盡管第三方支付企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資本的進入卻顯得相當謹慎。業內人士預測,牌照發放后,第三方支付企業將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也不排除近兩年內第三支付企業相繼IPO的可能。
滲透
牌照的意義不僅僅是身份的解決。目前,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而第三方支付最大的競爭來自于傳統的支付方式。
長期的“灰色”身份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匯付天下總裁周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由于沒有合法身份,一些傳統企業對第三方支付并不十分信任,這加大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行業客戶的開拓的難度。
“發放牌照之后,對于支付格局的改變不僅是在第三方支付行業內部,更重要的是深刻影響了整個電子支付行業與傳統支付的競爭。盡管不乏與傳統企業的合作,但是因為牌照的問題,不少大型國企在和我們進行業務談判時,仍然覺得少了一顆‘定心丸’。牌照的發放其實是為給那些規模較大,信用能力較好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正名,很多大型傳統行業、國企會更加接受第三方支付這種新興支付方式。”唐彬指出,這種市場效果不太可能立竿見影,但長遠來說,一些大型國企可能會加速引入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
據了解,易寶支付、快錢、匯付天下等專注行業應用的企業對于行業用戶的開拓基本上是從航空行業入手的。原因是航空是最早電子化的傳統行業。
這幾年,易寶支付等企業開始把業務拓展到保險、基金、物流、教育等領域。牌照發放以后,第三方支付企業會向更多的行業進行滲透。
除了向傳統行業滲透。不同支付企業在面向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的業務也將會逐漸滲透。快錢公司CEO關國光指出,支付行業企業在兩個方向的格局已經逐步顯現,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用戶粘性平臺,以及以快錢、易寶支付等為代表的開放式平臺兩大陣營。未來,面向用戶和面向企業服務兩個方向的相互滲透格局逐步明朗。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支付企業,在未來的戰略發展上,將由以往更多地依托于自身資源實現對用戶進行服務的發展策略,逐步向服務企業進行傾斜。而以快錢為代表的支付企業,確立了其為企業量身打造支付服務的發展策略,同時也在針對個人用戶的服務方面,進行拓展。
推薦閱讀
華軍軟件園是眾多網民下載軟件的好地方,但不為人知的是,“華軍”商標究竟歸誰,已經打了4年的官司。記者今天獲悉,北京市高院終審駁回了國家工商總局商評委的上訴。這意味著,商評委必須就是否撤銷“華軍”商標重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7張牌照引猜想:第三方支付拐點顯現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0/21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