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再次傳出,消費者網購將添“定心丸”。新華網消息,從國家郵政局了解到,首部快遞業務操作規范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內出臺。據悉,該操作規范針對快遞業服務的四個環節提出了包括場地和設備要達到一定標準、快件離地多高不能離手、快件不能落地等具體要求。
應該說,隨著網購規模日益擴大,快遞市場已呈火爆之勢,但與發展不協調的是,快遞業服務企業標價不統一、“暴力分揀”等現象屢受消費者詬病,漲價則同時成為消費者和行業發展的“心病”。
具體分析,其一,不允許現場驗貨最受詬病。在網友看來,快遞公司的職責就是要保證所運送物品的完整性,不讓驗貨怎能讓消費者放心?其二,2011年2月郵政業消費者申訴數據顯示,總共6823件投訴中,涉及快遞業務的有6271件,其中快遞延誤是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問題。此外,派件員不能明確告知快件郵遞時限和快遞服務企業收費不合理等問題占了較高比例。
法規缺位,行業護短時有發生,如此種種,消費者怎能買得安心?多數消費者感嘆:快遞業潛規則太霸道,消費者維權難傷腦筋。究其原因則在于:快遞市場準入門檻低,使得行業良莠不齊。為此,有望出臺的首部快遞業操作規范有著標志性和里程碑式的意義。“快遞不快”將成為過去式,消費者“坐享其成”將更加放心。
而在法規沒有正式出臺的當下,對企業而言,專家認為,快遞企業必須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在基礎快遞業務的基礎上開展延伸服務,比如代收貨款等增值服務應當是未來快遞業發展的方向。
對消費者而言,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盡可能選擇信譽好、服務好、經營規范、證照齊全的快遞公司;應與快遞公司簽訂《快遞遞送合同》或《運輸合同》、《委托合同》,盡量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仔細查看托運單的填寫是否全面、清晰,是否包括貨物名稱、數量、價值、到貨日期、運輸方式、取貨方式、收貨人以及聯系方式等,對重要物品一定要選擇保價以明確違約責任;當面開包檢查、核對好貨品后再簽收。
推薦閱讀
有網民發現京東商城今日支付頁面顯示中,“在線支付”列表中已經沒有“通過支付寶付款”選項,業內紛紛猜測這是否意味著京東商城停止了和支付寶的合作,更有分析稱京東可能會上線自己的支付系統。 【IT商業新聞網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消費者網購有心病 快遞業發展需規范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1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