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最近發表了一篇名為“北京的硅谷在起飛”的報道,指出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可能“隨著購買熱潮促使價值脫離了現實”,形成泡沫。英國《衛報》也發文討論新一輪互聯網經濟泡沫問題,并引用了名為“遠見”(Broadsight)科技咨詢公司的創辦人Alan Patrick的話:“一個泡沫已被吹起”。
按照這兩份報道,不論是國際互聯網界,還是國內的互聯網行業,都出現了泡沫。
什么是互聯網泡沫?Alan Patrick認為:“所謂泡沫,就是太多的資金追逐某些資產,然后大量制造出那些資產,再需要找一個更大的傻瓜去買下它們。”他認為這樣的“資產”和“傻瓜”都已存在,“臉譜網”似乎也是個例子。
據報道,在非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場上,Facebook股票拍賣價由30美元小幅上漲至31.5美元,其身價為787.5億美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估值過高。但是Facebook卻不乏買賬的“傻瓜”,此前高盛就收購了4.5億美元的Facebook股份,并開始向投資者出售。
2010年中國國內出現了新一輪的互聯網企業上市潮,8月到12月短短五個月的時間,先后有六家國內網站在美國上市,這一熱潮還沒終止。互聯網泡沫的到來似乎更加“言之鑿鑿”了?
其實在2005年,百度上市時,這樣的聲音也曾出現。百度上市后股價直線飆升,百度的股價是否虛高?很多人都在質疑。而百度CEO李彥宏卻很淡定,他認為:“現在我們是站在一個更堅實的基礎上,現在任何一個公司上市之前必須已經是一個盈利的公司,投資人比以前要理性得多。”
事實證明百度并沒有崩潰。在百度之后,包括網易、騰訊、人民網、新華網都多家企業紛紛進軍搜索,大量的投資非但沒有“撐破”搜索行業,相反倒促成了整個行業規模的擴大,增加了競爭,利好消費者。
其實泡沫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概念,可能某一時刻確實存在泡沫,但是只要有消費者需求,市場足夠大,泡沫就可以被企業日益增長的利潤所消解。
所以,泡沫是虛,利潤是實。那些質疑中國互聯網產生泡沫的人,只看到了更多的投資,卻沒有看到這些投資背后孕育的市場機會。當前中國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桌面互聯網時代邁向移動互聯網時代,3G網絡的普及讓移動互聯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由此帶來巨大的機遇。Facebook之所以估值如此之高,原因之一就是它適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需求。
然而就像當初互聯網剛剛興起之時,沒有人能準確地預測移動互聯網時代將如何發展。因此,投資人一方面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另一方面也在恐慌,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不小心成了“炮灰”。
互聯網經濟能夠快步發展,原因在于它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同時對昂貴的傳統經濟形成有力挑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些優勢將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認準了這一“王道”,就能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獲得增長機會,那些所謂的“泡沫”也會不攻自破。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微型博客Twitter周一正式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Dorsey)將重返公司,出任執行主席,并負責Twitter的產品開發工作。多西在2008年辭去了Twitter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北京時間3月29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周刊》:泡沫·虛實·王道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1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