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數以千計的團購網站,估值高達150億美元的只有首創者Groupon,這一數字15倍于離它最近的競爭對手LivingSocial。當這家近年成長最快的互聯網公司之一大張旗鼓、以近乎攪混水的方式進軍中國時,混戰中的國內團購網站開始統一戰線、嚴陣以待—拉手網、滿座、F團等本土團購網站聯合表示,永不雇傭為Groupon中國工作過的員工。
讓eBay折戟、雅虎沒落、谷歌退出的中國互聯網業界,有很久沒有這樣對美國互聯網公司的進入如臨大敵。特殊的生存環境讓那些大名鼎鼎的科技巨頭倒在“本土化”紅線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即便是團購網站“鼻祖”也很難在草莽叢生的中國市場找到生存之道。但對于創造多項紀錄、并以迅猛之勢橫掃歐洲、巴西和日本等市場的Groupon,這些仍有差距的中國學生們不敢輕敵。
從2010年5月收購歐洲最大團購網站CityDeal開始,Groupon進軍中國的猜測就未停止。歷經收購拉手網未果、會見國內多家團購網站卻無疾而終等周折,最新消息是,Groupon將攜手中國互聯網最龐大且最具有影響力的騰訊,各自出資50%建立合資公司來管理團購業務。一個名叫“高朋”(gaopeng.com)的網站被認為是Groupon在中國的手筆,它曾短暫可登陸測試,現在重新被關閉。
在行業領先者看來,騰訊目前的團購站點QQ團雖依托騰訊的推廣資源,表現并不出色,但Groupon的出現使局勢變得復雜。Groupon International副總裁兼中國董事總經理Mads Faurholt被公開的郵件表明,Groupon中國將在三個月內招募1000名員工,提供各個崗位和級別的工作機會。
只有從既有的中國團購網站中招募人才方能迅速實現Groupon這個堪稱瘋狂的計劃。一位團購網站從業者透露,Groupon用兩三倍薪水從國內團購網站中挖人,甚至不經面試的錄用,有的團隊被“一鍋端”。拉手網CEO吳波對《環球企業家》表示,自己的員工確實接到過獵頭電話,但由于全員持股,團隊相對穩定。“Groupon是一個很野蠻的團隊,我沒見過這樣的美國公司,很霸道。”吳波說。
國內從業者的擔憂和Groupon的自信并非毫無根據。就其迅猛的增長曲線和海外擴張速度而言, Groupon的確不同于大多數為人熟知的美國互聯網公司:它用了不到三年達到10億美元銷售額,谷歌和亞馬遜分別用了五年。美國之外,Groupon通過收購領先者切入,不惜重金砸入市場,整合資源迅速確立自己的領先市場份額,同時推高營銷門檻;另一方面,通過高薪挖角的方式,給競爭對手近乎致命的打擊。“就像二戰,負責國際業務的德國人‘閃電’拿下波蘭。”吳波對本刊評價道。
目前,Groupon的線上團購業務已覆蓋35個國家,并在歐洲、日本、巴西和臺灣等市場后來居上,遙遙領先于跟隨者。以近鄰日本為例,去年8月,成立僅一個月的日本團購網站Qpod被Groupon收購并更名Groupon.jp,迄今不到半年,已成為日本最大的團購網站,60多人的團隊也擴展到700人以上。
如此兇猛的攻勢下,國內團購網站顯然需要比“永不雇傭為Groupon中國工作過的員工”更有效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利益。
【開戰】
盡管條件優渥的Groupon中國—出身名門、同時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跨國互聯網公司少見的草莽作風—讓本土創業者神經緊繃,但少有人愿對其未來投肯定票。“美團并不擔心Groupon通過與騰訊合作還是別的方式進入中國,不覺得它能很大地改變市場格局,只要我們專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個競爭并不可怕。”美團網CEO王興對本刊表示。
業界看空Groupon中國的最直接理由是對其本土化能力的存疑。團購比其他互聯網公司更注重本地化需求。Groupon進入中國的高層幾乎都是外籍背景,負責招聘的副總裁之一Mads Faurholt 2010年11月才正式加入。此外,Groupon在美國的競爭優勢得益于原創業務模式。上線后,近半年沒有有力對手,空檔期使其積累起足夠的先發優勢,而強大的融資能力(最近剛宣布完成新一輪9.5億美元融資)為競爭和擴張提供了充足彈藥。即便后來者通過抽取比Groupon通常采用的銷售額的50%更低的分成來吸引優質商家,也難以追趕它的市場份額。
但在中國,自美團網2010年3月上線開啟這一市場以來,競爭就空前激烈。相比之下,Groupon順利切入的歐洲至今沒有一家本土互聯網行業巨頭,而日本的互聯網競爭也遠沒中國慘烈。
吳波同樣認為拉手網尚可與Groupon一戰。拉手網曾與Groupon有過長達數月的接觸,但吳無法接受Groupon控股的要求,收購最終未能達成。吳波笑稱現在已經不是“小米加步槍”對抗“飛機大炮”的模式,起碼拿著“機關槍”了:目前拉手網對外宣稱兩輪融資累計獲得近6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已開通200多個城市,辦公室則覆蓋到100多個城市。
事實上,Groupon閃電般的攻城略地并非無懈可擊。其快速擴張收購的另一面是沒有妥善整合。Groupon至今沒有統一平臺,而美國與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各自為陣,后者主要由總部在德國的Groupon International負責。
同樣可能成為陷阱的還有質量管理。不久前,Groupon日本公司銷售出500份新年料理,但后期由于餐廳提供的食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引發顧客抗議。為挽回受損的形象,Groupon創始人兼CEO安德魯·梅森多次道歉后,還特地拍攝一條YouTube短片向日本消費者鄭重道歉,反思公司的混亂,最后以全額退款并賠償5000日元的代金券告終。
回到“千團大戰”的中國,雄心勃勃的Mads Faurholt在招聘郵件中表示希望打造下一個谷歌,但對中國市場而言,谷歌顯然不是一個好榜樣。而從目前進展來看,Groupon在中國似乎尚未找到感覺—1月底,上任不久的Groupon中國市場副總裁任鑫因“個人原因”離職。而驚鴻一瞥的高朋的頁面,不僅設計沿襲了Groupon美國的風格,甚至使用的圖片中沒有一個中國人面孔。
推薦閱讀
由4家日本出版協會組成的一個團體已經對百度(Nasdaq:BIDU)施壓,要求該公司采取措施阻止用戶向“百度圖書館”非法上傳版權資料。 北京時間3月3日凌晨消息,由4家日本出版協會組成的一個團體已經對百度(Nasdaq:BIDU)施>>>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