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張幼陽)誠信是困繞中國電子商務多年的老大難問題,也令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頭疼不已。阿里巴巴相繼推出誠信通,中國供應商,金牌供應商等多種會員制,為保誠信,但年年打假,年年卻進展有限,原因何在?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四大原因致阿里巴巴誠信面臨危機,巴資質認證存在漏洞,內部審計欠缺;偏低的會費、較低的門檻使騙子行騙成本降低,因而打一槍換一炮成為可能。此外,阿里巴巴的渠道代理制度上的監管缺失、權力下放導致的管理真空,以及銷售人員素質偏低都成為阿里巴巴騙子公司橫行,屢禁不止的原因。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 阿拉木斯
阿拉木斯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的時候談到,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前期生長過于野蠻。由于有些無良商家在網絡虛擬的環境交易,利用實名制的漏洞進行欺詐,危害嚴重、影響惡劣。像阿里巴巴這樣在我國甚至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大企業都不能杜絕這種欺詐事件。可見“欺詐”是電子商務的“頑疾”。
對于如何治愈電子商務的“欺詐頑疾”,有分析稱,或是阿里巴巴的獎懲制度出現問題,銷售員工在利益的驅動下,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漠視買家的利益,才出現了現如今的“欺詐門”。而阿拉木斯并不同意這個觀點,阿里的獎懲制度無可非議,只是在企業做大追逐利益的同時,對于企業的監管也應當同步,這樣才能避免此類惡性欺詐事件的發生。
馬云自爆家丑,揮淚斬“衛哲”,對于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大企業來說,其CEO離職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是非常之大的。越來越多的媒體、業界等相關方投來的關注和觀望的目光,令阿里巴巴的這起欺詐門事件成為坊間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阿拉木斯看來,馬云此舉表明了他在反對欺詐交易方面的決心。相信電子商務企業也會紛紛以此為鑒,肅清企業內的欺詐交易,加強對于企業的監管力度,從而促進整個電子商務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對于阿里巴巴“欺詐門”,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從公司治理和商業價值方面來看,他認為衛哲大可不必辭職,因為這個供應商欺詐的比例并不很嚴重。但他也同時指出,誠信對于電子商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只有大家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來維護,才能得到有效地改善。
推薦閱讀
馬云在公開信中聲稱,查實2009年、2010年兩年間共有2326家“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時間跨度達兩年之久,而被查出的騙子公司數量亦有數千家之多。更令人感到驚詫的是,居然有近百名員工默許或參與欺詐,令客戶蒙>>>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