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網站不僅是單純的“你問我答”信息平臺,在Web2.0時代,或許這個傳統的印象,要大大改觀了———它還是一個既集結眾人智慧,又具備分享互動功能的社群網絡。
社交問答,尋找“更佳”答案
1.0版本問答網站數百度知道、新浪愛問最為人熟知,網友發出問題后,就等著熱心的高手解惑,但這種做法卻存在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問題的重復性,有些問題只是換個說法,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意思,導致問題一答再答;或是網站上的信息雖然豐富,卻沒有系統性的整理以及設置正確答案的查核機制,無形中浪費資源。
第二個則回歸問答網站的重點,那就是答案的質量及精準性并不能總令提問者滿意。某些問題未必能透過搜尋發現答案或進行決策。“比如我現在該結婚嗎?”又或是“適合我們一家大小的度假地點”屬于沒有正解的主觀問題。
這讓2.0版本的問答服務有一個絕佳的切入點,那就是融入社群功能。
幾乎所有的問答網站都允許網友用既有的Facebook或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賬號登入,這么做的好處是,網站可以立即掌握你的交友圈與興趣喜好,進而推薦擁有相關專長的人回答問題,或是直接為你量身定做答案。
2.0版本的問答網站抓住一個特點:人們總是樂于回答朋友所提出的問題,這讓問題能在短時間內獲得解答,同時也能確保答案的質量與可信度,甚至進一步讓答案更加個人化、更加符合你的喜好。當然一些在社交網站中常見的互動、分享功能,它們一樣也沒少。
然而,這些新一代的問答網站同樣也面臨不少挑戰。因為極度仰賴社交網絡,所以答案的深度及廣度,便取決于網站能吸引多少有知識的使用者。
網站經營者必須思考,如何提供完整的回饋機制與絕佳的使用體驗,讓網友能持續貢獻知識,并邀請朋友加入。比如,Hunch就設計出一套完整的積分勛章系統,提高網友的參與意愿。
網絡營銷新戰場?
關于問答網站的商業模式,美國投資公司August Capital的分析師霍尼克(David H ornik)給出的提示是:“當人們提問的時候,會顯現出很多廣告訊息。”
像是該去什么餐廳?該買什么禮物?另一2.0問答網站Aardvark就尋求愿意贊助答案的企業,優先將相關問題讓該企業回答。Hunch則采取分紅模式,在推薦答案中置入購物平臺或零售網站的連結,當網友透過連結成功下單后,Hunch就可以獲得分紅。
而另一個獲利方法,是讓發問者出價買回高質量的答案。問答網站PeerPong就從使用者的Twitter或Facebook賬號中獲取信息、建立數據庫,幫助PeerPong找到一些專家。例如當地最具權威性的腫瘤醫生提供的答案,就很有價值。
雖然獲利方法各有不同,不過目前這些新興的問答網站,似乎還沒有因此賺取可觀收入。“在問答網站營收看好之前,必須吸引百萬甚至上億的使用者,”曾任職于eBay和雅虎,現擔任問答網站Fluther顧問的史佩塞(Leonard Speiser)表示。
但目前問答網站的流量遠遠低于這個數字。而且矛盾的是,當使用人數變多之后,這些問答網站又要開始思考答案質量的問題。
旁白
硅谷在刮“問答風”
近兩年,美國硅谷掀起一陣問答網站的風潮,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問答網站紛紛問世,其中又以Facebook前技術長安捷羅(Adam D’Angelo) 創辦的Quora,以及相片分享網站Flickr的創辦人費克(Caterina Fake)所推出的Hunch,最為人所熟知。
就連大型網站也將矛頭對準問答商機。去年2月,Google以五千萬美元的金額,購并了老牌的問答網站Aardvark,而Facebook也在去年7月測試了自家的問答服務“Facebook Questions”。
搜索公司A sk.com也在去年11月宣布,將放棄開發搜尋業務,未來專心經營自從1996年創立之初即開設的問答服務,并為此服務添加新的面貌。
知乎:中國版quora上線
知乎(zhihu.com)于1月26日悄然上線,目前處于邀請制公測期。在產品設計上,用戶在社區內不僅僅可以提出問題或解答,還可以關注其他用戶、問題和話題,從關注人和關注事兩個不同維度來更好地發現內容。在問題答案中,用戶可以給好的答案投票,將好的答案頂到頁面靠上的位置。每個問題也設立了“答案總結”區域,像維基百科一樣,每個用戶都可以修改總結。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除傳統的餐飲、酒店、化妝品等團購,以及情人節“老三樣”鮮花、巧克力、電影外,更有網站賣起情趣用品。在某網站打出“讓情人節有味”的廣告語,0元團購情趣骰子和安全套情趣套裝,甚至還有“情人節,情侶必備”的驗>>>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