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購物熱近年來在網上興起。打開購物網站的頁面,都會有大量“秒殺”廣告不斷閃爍,以秒為單位的倒計時器飛速跳躍。為搶到超低價格的商品,成千上萬的網民在電腦前不斷刷屏……圍繞網上“秒殺”的是是非非,各方爭議不斷。
網商設計賺錢“利器”
“秒殺”購物吸引眼球
“秒殺”最早出現在網絡游戲中,指在短時間內解決對手。網絡競拍中,指網絡賣家發布超低價格的商品,所有買家在同一時間網上搶購,一般用時只需一兩秒。
2010年11月11日,淘寶網推出“光棍節”5折“秒殺”促銷:總共吸引2100萬買家,單日交易額達到9.36億元。在淘寶網開立網店的劉鵬(化名),當天網店營業額實現了翻倍。
隨后,劉鵬又在自己的網店上做了一次“秒殺”活動。他提前一周掛出“秒殺”預告,1天內,每條159元的女褲,“秒殺”價格為98元。當天該款女褲賣出近300條,這是劉鵬單日售出商品量的幾倍。自此,他的網店經常閃爍著“秒殺”二字。
劉鵬揭秘說,現在網站推廣通常按照點擊次數來計費。一般情況下,一次點擊的價格在0.2元以上,高的達十幾元。盡管每次開展“秒殺”活動需向網站支付2000元,但“秒殺”活動可為網店節省大筆推廣費。
劉鵬坦言,“秒殺”購物剛出現時,很多商家確實讓利給顧客,但現在越來越“走樣”。當下很多商家先抬高價格,再搞“秒殺”活動;或者宣稱“秒殺”活動,卻安排店員暗中操縱,讓“秒殺”無法進行。
“秒殺”工具現網常絡
幕后操作多“貓膩”
劉穎經常參與“秒殺”。她的“秒殺”要領為:用網速為4M的電腦,可以保證在1秒鐘時間內刷屏;提前5分鐘坐在電腦前,保證第一時間投入“秒殺”。但她近來發現,普通消費者常被“算計”。原來背后“另有黑手”。
據知情人趙影(化名)透露,“秒殺器”和“職業秒客”的出現,使普通網友參與“秒殺”顯得很可笑。“秒殺器”的出現,使得“秒殺”購物不再公平,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網上“職業秒客”,提供收費“代秒”(幫別人“秒殺”)服務。
記者在淘寶網站以“代秒”為
推薦閱讀
Calpers的提議要求蘋果改變當前的董事選舉方式,即在沒有反對意見的情況下,董事候選人只要獲得勝出票數即可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秒殺購物暗藏“貓膩”普通顧客常被“算計”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