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1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申請“身份證”一事上風頭更勁。
央行上海總部近日發布支付業務許可證申請信息公告,又有4家滬上支付企業入圍首批公示名單。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入圍首批公示的支付企業增至21家,其中上海區域的公司增加到10家,占到近一半。
“1月份以來,每個禮拜五,我們都守著央行網站刷屏,以為首批支付牌照會發放,結果都落空。”一位知名支付企業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
業內人士指出,支付牌照的發放將促使整個互聯網支付站在一個全新起點上,引發一場支付企業的生存“混戰”。
支付企業“從嚴起步”
根據央行上海總部此次最新公告,上海捷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杉德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進入公示。
而上述4家支付企業中,注冊資本最高為2.31億元,最少為1.0075億元;申請的業務范圍則基本覆蓋了央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的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業務等業務范圍。
事實上,今年以來,關于支付牌照發放時間的預測傳聞已有多次,最早預期會在1月14日,之后又有消息稱延后到1月21日,但截至目前,首批支付牌照仍未正式發放。
早在去年12月底,央行方面就陸續對17家支付企業進行公示,作為首批支付牌照角逐的候選。其中北京有6家,分別是北京商服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聯通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銀聯商務有限公司、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錢袋網(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當時上海方面入圍的也是6家,分別是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上海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上海盛付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此外,深圳入圍2家為快付通公司、財付通公司;杭州、廣州、海南則各有1家,分別為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以及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繼首批支付牌照企業公示名單出爐之后,央行又在1月17日公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業務系統檢測認證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
“完成‘系統檢測認證’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征求意見稿剛出,意味著即使是公示企業或許也需要補充或調整相關材料,這或表明,從理論上而言,在春節前后發放支付牌照的可能性較小。”一位滬上支付企業相關人士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但另一方面,應該會在一季度公布一批名單。”
該人士還說,央行給出的最終時間表為2011年9月1日前,從事支付業務的公司必須獲得牌照。所以,一批合格的支付公司將先后拿到牌照。
而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工作會議上也已明確提出,“加強和完善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監督管理”為今年重點任務之一。央行同時指出,要堅持“從嚴起步”,建立健全審批程序,完善業務管理規章,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傳統行業設更高門檻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支付牌照的頒發,第三方支付行業將迎來全新的拐點:一方面隨著“正規軍”的誕生,一些中小型企業可能消失或被兼并,行業迎來兼并浪潮;另一方面,在獲得牌照的企業中,將產生專業細分,支付企業的商業模式進一步接受市場的檢驗。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支付行業主要有兩類企業,一類是以支付寶為首的互聯網型支付企業,以在線支付為主,捆綁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另一類則是金融型支付企業,側重行業需求和開拓行業應用,以匯付天下為例,目前在航空、基金等產業鏈支付領域大有斬獲,并開始進軍物流、商貿等更多傳統產業鏈領域。
上述滬上支付企業相關人士也指出,2010年一個重要趨勢即是包括支付寶在內的一些老牌支付公司“殺入”產業鏈支付領域,這雖然引發了價格戰,但結果還是皆大歡喜,因為更多傳統方式的交易被帶到“線上”,做大了整體市場份額,預計2011年,會有更多支付企業進入產業鏈支付領域。
“但像基金這樣的傳統行業更多開放,也為支付公司設立起更高門檻,年處理量超百億可能將是大型傳統行業選擇支付公司的準入線。”一位支付企業相關人士則對本報記者表示。
易觀國際則預計,2011年的支付產業趨勢中還包括基金等金融支付領域,除了匯付天下、通聯支付以外,預計將有更多支付公司進入該領域。此外,如果有更多傳統行業能夠在電子商務方面有所突破,積極與支付公司合作,支付行業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巨大,而這才是牌照發放后,能夠給行業帶來的積極影響。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趙先生告訴記者,如果發生交易,就應該收到貨物,可是至今也沒有收到兩筆交易所購買的永恒之塔點卡。對于客服所說的報案,趙先生則表示損失500多元警方不會立案。 現在網購很流行,但是賬戶安全問題卻讓很多用戶頭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第三方支付業翹待牌照 正規化后引發混戰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