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維基百科網站迎來了十周歲的紀念日。
這是一本人人都可自由貢獻知識、沒有廣告插入而且完全免費的在線百科全書。成千上萬的草根僅僅出于興趣聚集在電腦屏幕前,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地對他們所感興趣的詞條進行編撰、討論、修改。
到2011年的十周歲生日為止,維基百科英語版已有350萬條條目,全球所有276種語言的獨立運作版本共突破1700萬條條目,總登記用戶也超越2650萬人,編輯總次數超過10億次。
十周年之際維基百科同樣面臨著危機,它的英文貢獻者從2007年3月的5.4萬下滑到2010年9月的3.5萬,《經濟學人》甚至評論說,維基百科有可能會成為其自身成功的犧牲者。
在這十年中,對維基百科內容上的準確性和“編輯者的陰謀”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過。質疑者認為,這種無組織、開放的、“烏合之眾”式的寫作方式,既不能保證內容的正確與嚴謹,更不能防范別有用心者,包括政治和商業力量的破壞。
美國《互聯網世界》盤點了“維基百科第一個十年中的十大惡作劇”。也許維基百科不該承擔這樣的“原罪”,真相本來就是在不斷的修正中。
1 “艾斯賈”戲弄了《紐約客》?
這是維基百科于2007年2月下旬爆發的丑聞,引起了外界質疑維基百科內容的可靠性。
2006年7月,美國《紐約客》雜志刊登了一篇關于維基百科的文章,大英百科總裁喬治·考茲與維基百科創立人吉米·威爾士在此就維基百科的未來各抒己見。同一文章訪問了一位假名“艾斯賈(Essjay)”的英語維基百科管理員,他在英語維基百科的編輯次數超過一萬次,主要編輯與宗教相關的條目。內文稱他是一所私立大學的宗教教授,及擁有神學博士學位,先前他在自己的維基百科用戶頁也自稱擁有以上學術資格,但是實際上他只是肯塔基州一個社區學院的學生。
為《紐約客》撰寫文章的斯塔西·斯切夫是獲得過普利策獎的記者,之后不久,艾斯賈在自己的用戶頁上評論說自己愚弄了斯切夫“演了一出很好的戲”。
艾斯賈只是倚賴一些入門的宗教圖書編輯宗教條目,他謊稱學歷一事被揭發后,他本人在用戶頁表示離開維基百科,亦辭去在維基的職位。
2 愛德華茲·歐文斯是個海盜?
愛德華茲·歐文斯是個虛構的人物,2008年12月3日,一群喬治·梅森大學的學生們設計了一個名叫“對過去撒謊”的課程計劃,這個計劃是讓學生們去了解那些歷史騙局是怎樣形成的。
這個計劃的一部分就是在維基百科上創造“愛德華茲·歐文斯”這樣一個條目,“他大概在1852年至1938年這段時間生活在弗吉尼亞,在1873年的大蕭條時期屢遭不幸,而不得不在切薩皮克灣干起了海盜的勾當。”
包括《今日美國》等刊物紛紛引用了這個條目之后,主講該課程的教授站出來澄清這只是個惡作劇。
3 脫口秀主持人增加了非洲大象的數量?
斯蒂芬·科爾貝爾,美國脫口秀節目《科爾貝爾報告》的當家主持,2006年7月在他的節目中鼓動觀眾去編輯維基百科的諸多條目,以顯示非洲大象在過去的6個月中增長了3倍?茽栘悹栐洶l明了一個轟動的英文單詞“Truthiness”(非真實),這次他又創造了一個新詞“Wikiality”,這個詞的意思是“如果我們都相信我們就能創造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僅僅是我們信以為真的。”
4 辛巴達死了么?不,他還活在我們身邊!
一些報紙經常會錯誤地提前發出某些名人的訃告,維基百科此類的錯誤比報紙的更多。2007年3月,維基百科錯誤地報告說50歲的喜劇明星辛巴達去世了。惡作劇散播開以后,辛巴達接到了女兒的電話以及數百個短信和郵件。維基百科只能暫時終止“辛巴達”的詞條被編輯以阻止進一步的惡搞。其他被維基百科提前宣告死亡的人士還包括:民主黨參議院愛德華·肯尼迪、女明星米爾莉·塞勒斯、谷歌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和喜劇演員保羅·雷澤爾。
5 刺殺肯尼迪的真兇在維基上?
2005年5月,一個維基百科的編輯者編造了一篇惡作劇文章,宣稱78歲的美國記者約翰·塞金斯阿勒“是刺殺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和大檢察官羅伯特·F·肯尼迪的重要嫌犯”。在長達4個多月的時間里此條目沒有能夠得到修正。塞金斯阿勒最后在給《今日美國》的專欄里公開了此事。此事把維基百科推到風口浪尖,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隨即宣布“未注冊的用戶不得在維基百科上創建新條目”,不過,未注冊的用戶仍然能夠編輯維基百科現有的條目。
6 橙汁店老板為鴿子發明了沐浴間?
肯·詹寧斯是美國智力問答電視節目《危險!(Jeopardy!)》252萬美元的冠軍得主。去年5月這個很聰明的家伙在自己的博客上說,他偶然發現,維基百科上關于朱利葉斯橙汁連鎖店(Orange Julius)的創始人朱利葉斯·弗里德的詞條寫了“許多荒唐的瑣碎事,諸如他發明了一種給鴿子用的沐浴間”。他說“這個故事最有意思的發展”是“DQ冰淇淋店,現在朱利葉斯橙汁的擁有者,在2007年的廣告大戰中無意中使用了這些惡作劇的內容。”這是許許多多成功的維基惡作劇之一,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仍然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像這樣的詞條還有多少仍舊肆虐在維基百科上,等待被澄清的一天?”詹寧斯質疑道。
7 誰知道莫里斯到底說了什么?
如果你是個記者,維基百科會是一個很棒的資料信息來源地,不過你還是應該核實這些信息的準確性,查查維基百科到底說的是不是真的,除非你寫的是像這個十大榜單一樣不值一文的東西。2009年一個學生的實驗證明,媒體在使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時的核實工作只是走走形式。一個名叫肖恩·菲茲杰拉爾德的都柏林大學學生,在維基百科最近去世的作曲家莫里斯·賈爾(電影《人鬼情未了》的作曲者)的條目中,偽造了一句莫里斯的話。
這句話并沒有損害莫里斯的形象——“有的人會說我的生命就是一條長長的音軌。音樂就是我的生活,音樂賦予我生命,在我離開人世許久之后它使我仍能被人們銘記。當我即將死亡時,我的腦海中將響起只有我能聽到的那最終的華爾茲。”
這句話最終損害了像英國《衛報》這樣的報紙的可靠性,《衛報》的訃告受騙上當使用了上面這句話。沒有人發現這是個惡作劇,直到菲茲杰拉爾德自己一個月后挑明了此事。他說“實驗的結果讓自己感到震驚”。
8 愛山茶的法官愛上打獵了?
去年,美國著名的電臺主持人拉什·林博對聯邦法官羅杰·文森就一起有爭議的公共健康法案做了一次訪談。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這位保守派的電臺主持人告訴他的聽眾,這個法官熱衷于打獵和制作動物標本,他曾經殺死了三頭棕熊,并把他們的頭安裝在法庭的門上‘以將上帝的威嚴帶到審判中’。”……事實上,文森法官除了上個周末在自己度假的小木屋中對付一條蝮蛇之外,從來沒有對什么開過槍。他也不是什么動物標本制作師,作為美國山茶花協會的主席,他對山茶花的熟悉遠遠超過了獵熊。這件事完全是因為拉什·林博(或者他的幕后團隊)在維基百科上讀到了那條惡搞的資料并當做事實說了出來。林博的幕后團隊聲稱,他們是在《彭薩科拉新聞報》的文章中看到這條資料的,不過那家報紙根本沒這個文章。
9 波蘭華沙有條巴圖塔大街嗎?
這個惡作劇出現在2004年11月到2006年2月的波蘭語維基百科站點上。這個關于亨里克·巴圖塔的詞條,虛構了一個波蘭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編造的小傳說,巴圖塔“1898年出生在俄羅斯的敖德薩,參加了蘇聯的國內革命戰爭”,而且“在波蘭華沙有一條街道被命名為‘亨里克·巴圖塔大街’”。這條惡作劇的條目被波蘭的幾家報紙和雜志采用了,還包括英國雜志《觀察家》。事實上,華沙有條“巴圖塔大街”,巴圖塔在波蘭語的意思是“指揮棒”。
10 前英國首相是希特勒的粉絲?
怎么可能在盤點維基百科上的惡作劇時不提及希特勒的名字呢?維基百科網站上關于前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的詞條中,曾經有過這樣內容,說托尼·布萊爾在少年時期把希特勒的畫像貼在了臥室的墻上。
維基百科上其他錯誤
美國雜志《計算機世界》也曾經列舉過一些維基百科上的錯誤。這些錯誤包括:
1.英國歌手羅比·威廉斯為了錢曾經在酒吧里吃過家養的寵物。
2.在18世紀大衛·貝克漢姆曾經在中國當過守門員。
3.谷歌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在和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見面后,死于莫斯科。
4.康沃爾公爵夫人卡米拉受洗時的名字是“Cow-miller”。
5.一艘快艇殺死了英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弗農·凱。
6.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柯南·奧布萊恩駕駛獨木舟襲擊海龜。
7.美國女星西耶那·米勒當過裸體模特。
維基百科十周年十件事
1.維基百科十周年的慶;顒釉谟《扰e辦的最多,共有95項,其次才是在美國,有52項。
2.英文維基百科網站已經擁有1376萬的注冊用戶(包括1769名管理員),不過其中活躍的用戶僅有127000人。
3.2001年1月英文維基百科創辦時僅有25個詞條,僅有一個頁面可供返回。
4.維基百科提供了至少20種印度語言的網站(北印度語、泰盧固語、馬拉地語、坦米爾語、曼尼浦爾語、孟加拉語、古吉拉特語、馬拉雅拉姆語、烏爾都語、尼泊爾語、艾納德語等)。
5.2009年8月17日英文維基百科創建了第300萬個詞條,2010年12月第350萬個詞條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
6.英國斯坦福德的理查德·法恩伯勒是對英文維基百科最多產的貢獻者,他總共完成了75萬次的詞條編輯。
7.來自印度的一位銀行家甘丹哈·巴丹尼是對印度語維基百科最積極的貢獻者,總共編輯過19萬2400次詞條。
8.前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是被編輯次數最多的維基百科詞條。同時,2010年共有450萬人瀏覽過維基上布什詞條的頁面。
9.吉米·威爾士,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之一,在2001年1月15日成為第一個維基百科的編輯者,當時他在維基百科的
推薦閱讀
該客服人員介紹,兩個單位的食品流通許可證都已經辦理下來,但一直沒有到工商機關辦理增項和營業執照變更。因此才出現了發票公章單位與實際備案單位不符,電子商城賣食品的現狀。 明明就是個信息技術公司的營業執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稱維基百科可能成為自身成功的犧牲者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