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網上商品零售總額由上一年2500億元猛增到超過4000億元,網上購物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然而,網絡消費領域的欺詐乃至犯罪行為也逐年遞增,盜號木馬、釣魚網站、網絡游戲詐騙等陷阱不斷增加,受騙者日益增多。
如何避免落入網絡陷阱?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部門及權威人士,聽他們細數網絡欺詐“五宗罪”。
一宗:購物資金遭打劫
[案例]湖北的顧先生近日在網上為妻子購買一款打折的名牌皮包,賣家通過聊天工具發來一個壓縮文件,要求確認款型。顧先生打開壓縮文件時看到系統提示“該文件損壞”,當時并沒有在意,重新回到購物網站上進行付款操作。蹊蹺的是,500元錢卻被打入了另一個陌生賬戶名下。
[專家]工信部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中心副主任曾明發說,顧先生接收的文件就是時下網民舉報最多,也是最流行的“購物”木馬。這類木馬能監視中招電腦的瀏覽器,在受害網民付款時劫持網上支付的資金。2010年下半年,12321舉報中心接到與網絡購物相關的舉報4827件次,購物陷阱是對網民影響最大的網絡違法行為之一。
[防范]在購物交易時,根本不需要接收此類文件;如果確實需要查看商品圖片,也應該要求賣家發送jpg這類常見圖片格式的文件,而不是壓縮包或exe、scr等可執行程序。
二宗:欺詐網站“騙你沒商量”
[案例]甘肅的趙先生日前在網上搜到一個旅行網站,訂了兩張從蘭州到北京的機票。在該網站“客服”熱情的咨詢服務后,趙先生聽信對方的話,直接將1420元購票款匯到了對方的銀行賬戶中,后來卻被告知匯款系統已凍結,需要再次匯款1460元(加保險費40元)才能解封,趙先生于是又匯出款項,最終卻既沒有得到機票,也沒有收回票款,一共被騙2880元。
[專家]360網站總裁齊向東說,臨近春節,360安全衛士“網盾”模塊日均攔截到的欺詐網站訪問量超過2300萬次。假藥網站、假購物網站、假支付平臺、假美容服務、假黑馬股票、假航空公司等。“無論你想從網上獲取什么服務,都可能掉進騙子的陷阱里”。
北京警方的統計,僅北京地區,接到報案的網絡詐騙案件數量一年達3700多起,涉案金額達7000多萬元。據金山網絡統計,2010年1至10月,他們查到平均每天新增的與網絡購物相關的釣魚網站約為1500個。釣魚網站為何如此泛濫?齊向東說,制作一個釣魚網站,成本只幾十元,成本低廉。
欺詐網站的一般套路:首先是,通過論壇、博客、微博等渠道散布虛假信息,并設計一些
推薦閱讀
當當網CEO李國慶和投行摩根士丹利員工(微博)之間持續兩天的口舌之爭,已有進一步升級的跡象。多位大摩員工在微博上暗示,將在二級市場設阻,打壓拋售當當網股票。不過也有投行人士認為,口水戰升級的可能性并不高。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盤點網絡欺詐“五宗罪”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