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12歲的騰訊在2010年迎來自己的本命年。
它的愿景是“成為最受尊敬的互聯網企業”,過去180多天卻遭到行業內迄今為止的最大非議。
噩運始于2010年7月。 一篇標題近乎謾罵的文章引爆對國內互聯網大公司抄襲和壟斷等“作惡”行為的集體控訴,標的正是這只企鵝。4個月后,真正的危機爆發,中國第二大客戶端軟件奇虎360以安全為名開始真槍實彈地圍剿QQ。騰訊最著名的代言人馬化騰做出全線產品與360不兼容的“艱難決定”,業界嘩然。
回顧這些介乎鬧劇與正劇間的情節,居然無人說得清楚風何時起于青萍之末。以即時通訊產品QQ起家的騰訊悄然變成中國互聯網的“水與電”。隨處可見的以“QQ”或“騰訊”開頭的產品是其“全民公敵”的鐵證。
馬化騰自然感到委屈:“外界說我們封閉,其實挺冤枉的。”
這個平素盡量躲避閃光燈的互聯網超重量級人物用了近兩個小時向《環球企業家》闡述騰訊的未來。 他以數字反駁封閉論者——騰訊180億元的年收入中,60%以上分給各類合作者。其中,約40億元完全歸合作伙伴所有, 另有60至70億元通過各種比例的分成提給對方。“這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總額最大的分成。”
無論是否被妖魔化,騰訊的確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靶子。從未有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體量和產品線如此龐大:2004年6月上市至今,其股價從開盤的4.375港元飆升至現在的170港元以上;400多億美元的市值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僅次于谷歌和亞馬遜;2009年,124.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幾乎3倍于百度;旗下7大業務涉及產品多達60個左右,每個都是同業的噩夢.
對為何涉足幾乎所有互聯網產品,馬化騰的解釋是“把選擇簡單產品的權力還給用戶”(詳情請參閱附文《馬化騰路徑進階》)。事實上,過分糾結于騰訊在具體產品或細分領域是否抄襲壟斷無異于一葉障目。真正的問題在于,馬化騰和騰訊是否深刻反思了自己備受爭議的成功,并順勢變革。
看上去,馬化騰做出了正確選擇。2010年底,他發表《關于互聯網未來的8條論綱》,宣布騰訊進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期,以開放和共享擁抱未來。騰訊成立12周年紀念日當天,馬向全體員工發出郵件:“過去,我們總在思考什么是對的。但是現在,我們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認同的。過去,我們在追求用戶價值的同時,也享受奔向成功的速度和激情。但是現在,我們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對公眾、對行業、對未來的敬畏。”
外界對此始終將信將疑。但這并非姿態,而是現實所迫。“騰訊一直感到很大壓力,不是等別人革你的命,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采訪伊始,馬化騰便如此對《環球企業家》定性騰訊的開放轉型戰略。
馬所言的“很大壓力”,便是從蘋果App Store到Facebook引發的全球(移動)互聯網開放趨勢,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尤其如此。人類行為正在全面網絡化,以信息堆積、信息檢索為競爭力的門戶和搜索時代開始成為歷史。社交網絡王朝迅速降臨時,若不能隨之進化,強大如騰訊也無法保證不被用戶拋棄。
知易行難。雖然QQ有很強關系鏈,仍內生封閉于客戶端中,與融入更多外部關系的社區關系鏈相比差距很大。 Windows Live Messenger和Yahoo! Messenger等國外即時通訊客戶端在Facebook和Twitter等社會化媒體沖擊下日益式微。即便騰訊早已將QQ社區化,更新型社交網絡的興起及其對產業價值鏈的重構仍是對它未來的根本挑戰。因此,馬化騰明確指出,QQ客戶端的渠道優勢未來將不再存在;截殺渠道者僅是刺客,占據源頭者才是革命者。
如果被視為騰訊終極武器的QQ客戶端優勢都可以重估,馬化騰的變革決心遠比外界質疑的更堅定。財付通、拍拍網、搜搜、騰訊社區和騰訊微博已被收錄在“騰訊開放平臺目錄”網站。不久前,首批28款應用登陸騰訊朋友社區。2011年6月,騰訊的開放戰略將有更詳細的發布,屆時至少會開放用戶量最大的8個產品。
理解騰訊未來的核心關鍵字已不是客戶端優勢,而是社區和開放。可以肯定,擁有最多用戶的騰訊不開放,中國互聯網就不會真正開放。而馬化騰的“8條論綱”若得到切實執行,騰訊的未來和價值將被改寫。
是時候重新認識騰訊和馬化騰了。 上一頁1 2345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退市是說不符合上市的條件,并不等于公司經營有什么影響,最多就是失去了在納斯達克市場上的融資能力。”新望達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律師指出,“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說,對這家公司的信心會受到一些打擊。” 唐駿看來始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馬化騰的進化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