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由團購鼻祖網站Groupon副總裁發出的招聘郵件引起中國本土團購大佬的注意。昨日,關于Groupon密謀入華的信息得到24券CEO杜一楠證實。但相比數月前國內團購網站紛紛遞出橄欖枝,現在的本土大佬普遍看淡Groupon入華沖擊力。
杜一楠告訴記者,連日來風傳的Groupon招聘郵件并密謀入華確有其事。根據之前泄露的郵件信息,Groupon有意快速進入中國市場,正在尋找有才能的人加入Groupon管理團隊,并計劃前3個月內將中國區員工總數增至1000人。
據悉,這封網上流傳出的招聘郵件發自Groupon國際業務副總裁Mads Faurholt,對象是哈佛商學院的學生。但杜一楠表示,Groupon入華的具體方式可能會與郵件內容略有出入,并不排除收購小規模獨立團購網站或與現有較大團購網站合作的可能。
自去年3月開始,團購網站在中國迅速增加到1700多家,并涌現美團網、糯米網等十余家頗具實力的獨立團購網站,包括淘寶、騰訊、百度在內的互聯網巨頭和中國電信等傳統企業也紛紛加入戰局。
而關于團購鼻祖Groupon入華的消息也從未停止。去年10月,Groupon先后約見F團、拉手網等數家國內團購網站,關于這些企業將與Groupon合作乃至被并購的消息屢屢見諸報端。但上述企業與Groupon的緋聞最終不了了之。
團購導航網站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透露,與之前國內團購網站紛紛示好Groupon不同,經過近一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市場規模居于前幾位的團購網站都得到了雄厚的資本支持,多想自主發展,“被Groupon并購,成為其中國子公司的可能性不大”。
但艾瑞咨詢分析師蘇會燕認為,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發展前景有足夠的吸引力,去年11月單月,團購網站訪問用戶接近1億人,占購物網站訪問人數的36.5%。她預測,Groupon前期曾與中國本土團購網站溝通未果,如今招聘信息外露,可能將自建團隊進入中國市場。
蘇會燕告訴記者,Groupon面臨三大風險:目前國內團購網站多而雜,市場競爭存在不規范的地方;中國不同城市的地區性差異大,用戶偏好不同;此外,中國服務業尚不夠規范,商業誠信缺失帶來潛在風險。
實際上,此前國際IT巨頭敗走中國市場的案例已屢見不鮮。國際電子商務巨頭eBay曾是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真正的啟蒙者,但其堅持的“收費政策”以及對中國市場特殊性了解不夠,給了競爭對手過多機會,最終不得不將旗下子公司eBay易趣轉手他人,市場份額也從90%滑落到2010年上半年的4.4%。而谷歌、MSN等在國際上呼風喚雨的巨頭也屢屢上演這類中國市場水土不服之殤。
而Groupon入華的消息也已經引起本土眾團購大佬的討論,但他們的態度是集體“看淡”,且表示競爭壓力不大。
嘀嗒團CEO宋中杰:
中國有中國的國情,消費者購物習慣也與美國不一樣,而且跨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都不是一帆風順 ,所以Groupon將面臨考驗。
美團網CEO王興:
團購品牌認知度和線下團隊培養需要時間,Groupon沒有這些優勢,而且不了解中國市場情況,Groupon對中國市場格局影響不大。
F團CEO林寧:
Groupon現在入華已經失去時間和資金上的優勢,需要長時間適應,Groupon面臨的“中國式”考驗要遠遠大于它帶給本土企業的壓力。
滿座網CEO馮曉海:
Groupon入華把中國團購市場資源稀釋,但它本身能否成功是個問號,相比之下,百度、騰訊等入局團購更為可怕。
愛幫網CEO劉建國:
中國市場和美國區別很大,Groupon進入中國,需要對中國的網民需求做新的認識。
24券CEO杜一楠:
Groupon在中國能否成功看其具體手段,至少目前所物色的團隊還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身陷囹圄的國美大股東黃光裕,和其經營團隊負責人陳曉發生重大沖突,國美一度面臨分家的困境,此番種種,令國美的品牌價值大打折扣,減少53.53億元。美的也因為今年假紫砂事件,經過央視的多次曝光,品牌美譽度喪失3>>>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