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在全球的關注度不可能更熱的時候,人們或許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幕后角色的存在。
在進入Facebook的董事會之前,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長期被一個光環籠罩著:網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這間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的問世,被認作拉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那款著名的馬賽克瀏覽器一度占據了市場上90%以上的份額。網景公司令安德森一役成名,他登上了這一年《時代》周刊的封面。
盡管隨后,在和微軟曠日持久的“瀏覽器大戰”中,網景最終敗下陣來,但他并沒有就此成為一個悲劇性人物。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安德森不僅沒有停歇創業的腳步,更轉身成為一個出色的風險投資家,善于在眾多明星項目的幼年時期將其捕獲。
或許經歷過失利的磨礪,安德森更能懂得新創公司中那些年輕、經驗不足、只會大呼小叫的創業者,在這個殘酷的商業世界里,將會面臨哪些未知的挑戰。Facebook的COOSherylSandberg曾談論過安德森之所以能夠成為扎克伯格的導師,因為“他不僅經歷過互聯網的黃金期和衰退期,而且因為創辦過網景的特殊經歷,他非常懂得如何對付一個更大、更強的競爭對手。這對于Facebook尤為重要”。
如今,除了進入Facebook的董事會之外,安德森還擁有互聯網領域最受追捧的Twitter、Skype、eBay、惠普等一系列公司的董事會席位。
在硅谷最杰出的投資人名單中,約翰·杜爾(JohnDoerr)投資了Intuit和亞馬遜,如今專注于綠色投資;邁克爾·莫瑞茨 (MikeMoritz)則作為Google和Yahoo的強力背書者;維諾德·科斯拉(VinodKhosla),升陽微系統聯合創始人,曾掀起了硅谷的清潔能源浪潮……這一次,輪到安德森上場了,這位曾經創立網景公司的人渴望資助下一個網景。
2009年,安德森和他的老搭檔、44歲的本·霍洛維茨(BenHorowitz),共同成立了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羅維茨(AndreessenHorowitz)。盡管基金成立時,整個經濟依然處于危機的陰霾之下,但依然募集到3億美金,一躍成為了硅谷著名的沙丘路(SandHillRoad)上最新鮮熱門的風投公司。
正像他對外所解釋的,創立投資公司的機會更重要的來源于時局的變化:與20年前現代風險資本結構形成時相比,技術和軟件的革命性變化,已將創立公司的成本降低了100多倍。也就是說,上世紀 80年代末,公司開發出產品需要 2000萬美元,而現在只需 20萬美元。
網景時期的同事,后來多數成為這間投資公司的核心力量。僅僅一年間,安德森的基金已經先后投資了超過28個項目,其中包括將2000萬美金投向硅谷現在最熱門的公司之一Foursquare(目前估值1億美金),可謂名副其實的 “超級投手”。2009年11月,安德森和霍洛維茨又宣布完成了第二輪融資,高達6.5億萬。
他會成為下一個優秀的技術投資者嗎?eBay的CEO 約翰·唐納荷(JohnDonahoe)曾稱贊他是個“極好的傾聽者”,而且“擁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能推進大公司更快進行創新”。即便是一貫對媒體沉默的銀行家FrankQuattrone也坦承,“沒有一個VC或PE的投資人,能像安德森這樣,擁有著這般從內部人觀察問題的多元視角”。
2008年,安德森曾公開談論,相比當年,互聯網行業內的IPO實在太少了。他認為,當越來越少的公司公開募集資本,而采取并購或回購股票的策略時,普通投資者為公司成長下注的機會,就會相應減少。現在來看,安德森成立投資公司,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正是竭力推動硅谷重返1990年代的沸騰歲月——讓資本自由流動,令硅谷的創業者們實現夢想。
投資法則
在面向斯坦福大學學生的一段演講中,安德森分享了他的投資法則。他認為,首先要選擇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行業,同時擁有一個10倍優秀于普通解決方案的產品,以及一個杰出的團隊。“即使產品這點能打折扣,其他兩條腿必須站得足夠堅實,才能做好迎接各種機會的心理準備”。
在接受《連線》雜志的訪問時,安德森也曾表示,他不會投自己不懂的那些領域,甚至更直接地聲稱,“不投資清潔技術,不投火箭飛行器,不投電動汽車,也不投資中國或印度”。
這一連串的否定并非意味著他是個傲慢的角色。恰恰相反,身高1.96米、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安德森熱愛與人溝通,而且風趣、健談,一貫是個滔滔不絕的演講者。
Twitter是安德森在2007年無意中得知的項目,直覺告訴他這將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大事件。安德森沒打招呼,直接撥通了創始人伊萬·威廉斯的電話,表示了強烈的投資意愿。“投資Twitter是選對了時機,無論早兩年還是晚兩年,這都會是個失敗的項目”。
這似乎就是他從15年前創立網景中所學到的,“不斷捕捉最恰當的時機,在一個又一個的兩年中,進行新的下一輪投資”。
但他也觀察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結束之后,誕生了一批新的創業者,他們更加無懼。當扎克伯格毫不掩飾地向他詢問 “網景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的時候,安德森并沒有惱怒,他意識到,互聯網的大無畏精神又回來了。
“這么多年,我熱衷于在硅谷所做的一切,我喜歡建立公司,喜歡創業,喜歡技術型企業,喜歡新技術,我喜歡創造的整個過程,我是創業者、發明產品的人、投資家和董事會成員,這么多的身份,我想從中得到的結果也會非常豐厚”,安德森說道。
某種程度上緣于他的直言與坦率,他所撰寫的博客Blog.pmarca.com,成為技術領域內的人必讀的博客之一。扎克伯格正是其中的熱心讀者之一,倆人在Facebook搬到硅谷后結識,并相約每季度會面一次,安德森由此成為了扎克伯格的好友和導師。
他從未懷疑,Facebook將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間公司,“它擁有傳統意義上的硅谷公司的一切特質,甚至看上去有些過時,它專注于提供最好的技術和產品,非常具有創新性,而且堅定地為大多數人服務。如果Facebook肯投放大幅廣告的話會賺很多錢,但他們并沒那樣做”。
網景往事
對一些人而言,安德森這個名字如同網絡熱潮時的英雄。這個簡單易用的瀏覽器,顛覆了整個信息產業,讓任何一個擁有電腦和調制解調器的普通人,可以順利進入互聯網空間,激起了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第一輪熱潮,并且創造了美國商業史上成長最為迅速的公司之一——網景。
1971年,安德森出生在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遍布雪松的小鄉村。在他成長的地方,足球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運動,但安德森則對此毫無興趣。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計算機上面,八歲的時候,就從圖書館借來一本關于basic編程語言的書自學。等到讀六年級的時候,他已經研發了一套程序來完成數學作業。
他被人們認作是計算機神童。傳說他對數字的記憶力極佳,像照相機一樣過目不忘。盡管如此,在進入伊利諾伊大學之后,安德森并沒有打算以此為業,“事實上,我覺得我應該去學電力工程,當時在整個工程領域,這個行業的平均待遇最高。當然,我最終還是拿到計算機科學的學位,只是因為這個專業的功課最輕松”。
的確,在大部分的校園生活中,安德森表現得懶惰十足,一切努力只為了能剛剛過線。“我是個熱衷逃避工作的人”,他在接受《滾石》雜志的采訪時說道。但就在他大二那一年,一切都改變了。1992年,他得到一個為NCSA(美國國家計算應用軟件中心)工作的機會,每小時能掙6.85美元。在這里,他接觸到了互聯網,盡管當時的網絡界面簡單、粗陋,而且不具備太多有價值的信息,安德森依然非常興奮,“我夢想借此成為一個可以接觸到任何信息、無所不能的科學家”。
安德森很快就覺察到,一個簡單易用的瀏覽器將擁有潛在的龐大市場。在1993年的一個無眠的夜晚,他終于研發出一個雛形,并向自己的天才黑客朋友EricBina展示了這項成果。僅僅六個月的時間內,安德森和NCSA的其他同事就將其升級為具有完備功能的瀏覽器——馬賽克(Mosa-ic)。不出一年,就有200萬人下載了這一軟件。
畢業之后,安德森被硅谷的一間小公司IntegrationTechnologies所雇傭,如果安德森的余生僅僅滿足于設計一些網上交易的安全軟件的話,這個故事也就此結束了,但命運再一次扭轉了方向。就在沿著101公路幾英里之外,SGI的創始人吉米·克拉克正在籌劃建立一項新事業。他詢問自己的工程師,有沒有什么有潛力、聰明的年輕人推薦,對方只給出了一個名字——馬克·安德森。
克拉克立即給安德森寫了封郵件,希望能約他出來聊聊。對安德森來講,這似乎是個無法拒絕的邀約。克拉克最初希望研發一款應用于交互電視上的軟件,但安德森另有想法,在他將互聯網計劃托盤之后,克拉克同意集中精力打造一款在互聯網上應用的瀏覽器。
1994年,這對搭檔耗資400萬美金,建立了馬賽克互動公司。隨即因伊利諾伊大學堅稱擁有“馬賽克”名字的知識產權,公司遂改名為網景。安德森招募來了在NCSA時的舊友EricBi-na和其他同事。到了年底,這支“夢之隊”研發出了更高版本的瀏覽器,并將其命名為“網景航海者”。這款瀏覽器隨即壟斷了整個網絡,高峰時期占據了市場上九成以上的份額。
次年,這間最初擁有3個員工的公司迅速擴張為200個員工的集合體。為了更好管理,克拉克和安德森引入了FedEX的高管JimBarksdale,公司的產品線也拓展為商用的各類尖端軟件。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2010年度搜索風云榜顯示,在百度知道上網民最關注的問題是:“春節回老家能帶什么給老人?”“過年守歲如何不困?”“今年春節送什么禮物好?”“為什么有的人會選擇不要孩子?”顯示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人們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景聯合創始人:從瀏覽器之父到點金之手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