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30日凌晨消息,《財富》雜志記者丹·普里馬克(Dan Primack)今天在該雜志網站上撰文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二級市場交易活動進行的調查不會促使Facebook加快通過IPO(首次公開募股)方式上市的步伐。
以下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Facebook希望在某一天上市。實際上,Facebook想在某一天上市已有很長時間。
現在有一種猜測情緒,那就是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二級市場交易活動的調查可能會加快Facebook上市的步伐。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沒有多大意義。
這件事的背景如下:一旦一家私人公司的股東達到500個,那么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會要求這家公司對其私募股權進行注冊,同時還要求其披露財務業績。通過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特別豁免規定,Facebook的員工股東不被計入這種門檻要求,但許多員工股東已經在二級市場上出售了股票,其中一些買方是所謂的“Facebook基金”,也就是專為對Facebook股票進行投資而建立起來的資金池。
這些Facebook基金將自身假定為單一股東,因此即使達到幾百個也不要緊,但證券交易委員會則很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
傳統上來說,監管機構一直都會區分針對多樣化資產組合而建立起來的盲目型資金池(如風險投資基金)和針對特定發行人進行投資而建立起來的資金池(如Facbook基金),前者被視為單一股東,原因是投資者將投資決定交由基金經理人決定;后者則被視為單一投資者的集合,原因是其“經理人”實際上只不過是個中間人。
從已經建立起來的Facebook基金的數量方面來看,由于每一個基金都能很輕松地擁有100名投資者,因此Facebook的股東數量很可能已經超過了500人的門檻。有基于此,Facebook可能很快就會被要求披露財務數據。
有關Facebook將很快IPO上市的想法是這樣的:一旦Facebook不再被允許保密財務數據,那么該公司就可能上市。這種理論基本上可以說是遺傳了“偏執狂扎克伯格”的基因,也就是他應當擁有平等的隱私權,而你的隱私權則是可以犧牲的。此外,還有人認為Facebook將會受到《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等立法的嚴格監管,而來自于IPO上市的收益可能會抵銷這種影響。
讓我來闡釋一下為什么Facebook上市并非披露財務數據的必要結果吧:
許多公司都被迫披露了財務信息,但仍舊選擇不上市,舉例來說,由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控股的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如此。
我無法想象Facebook不遵循監管規定,雖然該公司還不需要這樣做。Facebook一年多前從基因泰克聘用了大衛·愛博斯曼(David Ebersman)擔任CFO,目的是讓其財務記錄變得有序化,而將他的工作成果提供給證券交易委員會所需提高的增量成本將是非常有限的。
除了能保密財務數據以外,不上市還能給Facebook帶來其他許多利益。作為一家私人公司,Facebook不需要滿足季度盈利預期目標,也不需要定期與銀行分析師或對沖基金開會。在產品戰略和競爭壓力等非財務問題上,Facebook也能因此保持沉默。
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并不是說Facebook一定不會很快上市。畢竟,“某一天”永遠都可能是今天或明天。
但是,上市與否的決定權將在于Facebook本身。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可能會弄亂Facebook的幾根羽毛,甚至可能導致其在二級市場上的估值下降,但不會直接推動其IPO上市。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酷嚕網絡是國內較早進入而兒童游戲SNS市場的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7年成立。其主要開發的游戲社區為“海底世界”,分為太平洋城、海寶彩虹城和亞特蘭蒂斯等篇章。 12月30日,據知情人士披露,兒童游戲SNS海底世界將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7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