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依靠網民數量爆炸性增長而迅速崛起,越來越不現實。習慣了“跑馬圈地”、“抄襲模仿”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將開始一場ARPU值爭奪戰
中國互聯網會迎來“失去的十年”嗎?現在看來,這并非只是一種憂慮,它很可能會是即將發生的事實。
你可以說,野蠻生長十余年的中國互聯網,終于站在了新的歷史拐點上—“跑馬圈地”漸進尾聲,“抄襲模仿”行將沒落。而這一切,大都與“人口紅利”即將終結緊密相關,那曾是支撐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通常意義上的“人口紅利”概念,是說某一階段社會中的適齡勞動人口多,老人和兒童少,會出現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于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中國互聯網經歷了類似時期,由于適齡網民非常多、跳躍式的現代化進程等原因,上網人數在短短幾年內急劇增加,一大批公司享受了互聯網的 “人口紅利”,得以飛速發展。
然而,安享“紅利”的好日子總會過去。根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網民增速從2007年的53%一路放緩到2010年的25%,而且預計未來三年將繼續放緩至8.5%。到2012年底,中國網民的總量大約達到6億,相對于6億的市場規模,個位數的增長率,幾乎變成自然增長,單靠新增網民數量不足以支撐公司業績如以前那樣快速增長。
“后人口紅利”時代的中國互聯網業,將如何應對?
“全服務”告急
在樂享“紅利”的年頭,互聯網公司很容易做到衣食無憂。
在剛結束的互聯網“黃金三年”中,如果一個公司的用戶增長率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即使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沒有提高,市場份額也會提高,業績也不錯,例如騰訊。
另外兩種情形是,如果公司的用戶增長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ARPU值有所提高,盡管市場份額很難增加,但業績也不會難看,如盛大;假如用戶增長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且ARPU值同時下降,雖然總產值和利潤增加,但也可能出現市場份額下降,如新浪、搜狐。
由此可見,要么提高用戶增長率,要么提高ARPU值,這是人口紅利時代互聯網公司保持業績增速的兩大法寶。到了“后人口紅利”時代,一方面獲取新增用戶的成本大幅增加,一方面用戶增長放緩,提高ARPU值遂成了保持業績增速的不二法門。
騰訊已為此付出“代價”。
2010年6月中旬,騰訊港股在一周內暴跌近兩成,市值縮水約470億港元,同期恒生指數則上升1.5%。高盛隨即發布報告稱,騰訊自2008 年以來已沒有推出新游戲,這將妨礙公司業務的增長,甚至出現倒退。在發布對增長率構成大幅提振的大型游戲產品前,騰訊將進一步出現季節性及環比增長放緩。
騰訊業績增長放緩,與過度依賴用戶增長有著直接關系,沒有新游戲吸引新增用戶,必然導致業績增長放緩。如果把騰訊歷年的QQ在線人數和盈利狀況放在一起,就會發現這兩條上升曲線居然幾乎重合,也就是說騰訊的盈利增長的核心動力源于用戶增長,而在ARPU值這樣的關鍵指標上,10年來幾乎沒有進步。
不單單騰訊,其它領域(門戶、搜索、網游等)也出現了業績增長放緩趨勢。互聯網觀察人士劉興亮對本刊表示:“根本原因還是與缺乏創新、過度依賴用戶增長的全服務模式有關。”
此前,在人口紅利的催化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從各自專注的領域向外擴張,打造全服務模式。該模式的好處在于,公司依靠原有優勢每推出一項新服務,進入一塊新領域,就能迅速擴大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
在互聯網歷史上,曾經或正在嘗試全服務模式的有雅虎和谷歌兩家。騰訊和新浪等門戶主要是沿著雅虎模式前進,騰訊是從IM擴展到全服務模式,新浪則從新聞擴展到全服務模式。而百度主要模仿谷歌的做法,從搜索擴展到全服務模式,走多平臺道路,而且追逐熱點,例如視頻(奇藝)、SNS(貼吧)之類。
跑馬圈地的結果是,原本在各自領域的領先公司,相互模仿,千人一面,不知不覺已經侵入對方的領域,形成惡性競爭。“你說現在3Q大戰的背后深層原因有沒有人口紅利減少的原因?你會發現大家不擇手段地惡性競爭。為什么?周鴻祎其實說得很形象,‘騰訊什么都是老大,那我還沒有活路了?你現在弄我的安全領域,那我就開始玩狠的。’”互聯網分析人士謝文對本刊說。如果說,全服務模式在人口紅利時代還可相安無事的話,在“后人口紅利”時代,類似“3Q風波”的事情,只能更加頻繁。
全服務模式帶來的另外一個嚴重后果是,只顧跑馬圈地,無暇深耕細作,創新的環境和能力嚴重缺失。因為任何一個創新產品的出現,都會得到巨頭的關注,只要有成功的苗頭,它們就大肆跟進,這對于創新者無疑是傷害。巨頭不用創新,螞蟻不敢創新,一度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噩夢”。至今,中國互聯網仍缺乏行業性、世界級的創新,便是明證。在迭代周期越來越短的互聯網世界,創新的重要性還需要解釋或質疑嗎?
你或許該問:如何創新,如何鼓勵創新?蘋果和Facebook給出了答案。這是兩個對外開放的平臺,所有機構和個人,都可以通過該平臺把自己的創新應用分享出來,當然,收益與平臺擁有者分成。這是對雅虎模式的顛覆,也比谷歌模式在鼓勵外部創新上更進一步。在謝文看來,“無論騰訊還是新浪,在 Facebook那里,也只能算是一個應用而已。”
顯然,騰訊新浪們不甘于此。在2010(第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馬化騰宣布:“從今天,2010年12月5日起,騰訊公司將步入為期半年的戰略轉型籌備期,轉型的原則是開放和分享。我們希望這是一次慎重、徹底、完整的轉型。我們通過開放平臺,讓每個企業,甚至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價值貢獻者,并且從中獲益。”
聽了這話,坐在臺下的新浪CEO曹國偉,立刻拿出手機發微博表示“非常同意”。新浪在一個月之前也正式宣布,微博平臺開放。為此,新浪成立中國第一家針對微博開發者的創新基金,首輪資本2億人民幣,以扶植微博平臺的第三方開發者。甚至百度也發布了一個開放平臺。其實,騰訊QQ空間也早已開放,只是這種局部開放,顯然離馬化騰說的那種“徹底、完整的開放”還有一段距離。
通過開放平臺,鼓勵外部創新,通過創新增加用戶黏性、提高ARPU值,將是中國互聯網巨頭們,在未來幾年里的新路徑。
誰的生死考驗?
當然,人口紅利的消失,對不同類別互聯網公司的影響還是略有差異。
“大公司有上億的用戶群,有相當的市場規模,具有一定壟斷性,一方面成本提高,一方面人口不增長,它最多是面臨著滯脹,生死一時還談不上。中型公司的壓力要大很多,它好不容易到了盈虧平衡點了,想上市,想高利潤,但規模效益就是出不來,破繭而出就破不了。小公司根本就達不到盈虧點,達不到那規模,沒有空間了,你就是起不來。”謝文說。
而劉興亮則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影響最大的領域包括騰訊、網游、SNS,它們的共同點是公司業務直接對C(個人用戶);影響其次的是新浪等門戶、百度、電子商務、視頻,它們多半是由C到B(企業客戶)的公司,靠C創造流量然后再去找企業客戶要錢;而對于阿里巴巴這類B2B的公司,影響最小。”
無論哪種分析角度,相較于門戶和搜索公司,網游恐怕是受人口紅利消失影響最為明顯的領域。除了盛大、巨人等幾家網游巨頭外,該領域更多的是中小公司。
目前,網游占據互聯網經濟27.5%的份額,高于任何一個領域,其面對的用戶群體也是網民中最為活躍的群體,然而在經歷了幾年快速發展之后,面臨著用戶活躍性下降、內容同質化嚴重、盈利增幅下滑等問題。
根據艾瑞咨詢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在2010年第二季度遭遇首次市場規模的下跌。34款游戲,同時在線用戶數同比下滑了10%,而26款上市至少一年的游戲則創下了14%的同比降幅。大多數游戲運營商都有不同程度的季度營收負增長。
這對于中國網游市場來說是一個不利的信號,在經歷了紛紛上市與爆炸性增長的周期之后,第一次迎來了市場增長瓶頸期。
至于如何應對,至今未看到網游公司有什么實質性動作。此前,盛大推出過一個名為“18計劃”的開放平臺,意在鼓勵第三方開發者創新產品,如今仍未見起色。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網游依然只有兩類,休閑游戲和角色扮演游戲,而且大部分趨同。在美國,網游則是一個全生態,戰略類、益智類、家庭生活類、教育類????遍地開花。這正是因為美國網民增長在2005年基本停滯后,才出現了很多細分市場。創新不足,產品單一且趨同,是中國網游公司增速放緩的內生原因,人口紅利消失則加速了這一過程。
互聯網商業模式除了依托資訊服務的品牌廣告(如門戶),依托搜索服務的主題廣告(如百度),網絡游戲和電子商務幾個比較成熟的之外,還有幾個在探索之中,包括視頻、SNS和移動互聯網。
視頻領域,應該說起步并不晚,開始學的是YouTube模式(視頻分享平臺),但沒找到盈利模式,后來又學Hulu模式(影視劇等長視頻),由于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不健全,導致盜版盛行,盈利模式依然難覓。雖然,優酷網最近在紐交所掛牌,但是,人口紅利的消失讓盈利模式面臨的挑戰,似乎依然無解。你或許該問:這會是“最后的狂歡”嗎?
以開心網為代表的SNS,理論上是復制的Facebook,實質上并沒學到精髓,在經歷了2009年的飛速發展之后,開心網、人人網等SNS網站最終變成了游戲網站,而非人際關系交互平臺。加之人口紅利將盡,用戶增長放緩,還未找到盈利模式的中國SNS們,集體息聲,面臨抉擇。
發展最晚的移動互聯網,由于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隨著未來新增用戶將從一二線城市的高端用戶,向三四線城市乃至村鎮的中低端用戶轉移,加之,“手機終端方便用戶支付,手機實名制后用戶信息可管理等因素,人口紅利消失的大背景,對其影響目前看來并不是很明顯。”劉興亮說。
電子商務領域算是一個例外,由于真正的考驗在于后端供應鏈、倉儲、物流、售后服務等,在很多互聯網觀察人士眼里,它越來越像傳統產業,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對其產生的影響遠遠低于來自后端的考驗。
在“后人口紅利”時代,大公司依靠原有的實力可以轉型做平臺,而實力較弱的中小公司或將率先充當“炮灰”。在一場生死考驗中,他們需要在“差異化競爭”與“甘做大平臺上的一個應用”之間,艱難抉擇。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與中國視頻網站的前期運營模式類似,百度文庫向用戶提供了一個平臺,鼓勵其上傳各類文字內容,供其他用戶免費閱讀;上傳者與閱讀者間亦可使用虛擬積分償付,百度則通過廣告營利。 合縱連橫的古老游戲,正在百度文庫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企業家》:互聯網告別人口紅利時代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