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的各種事件來看,2011年前后,中國互聯網將再次出現較為集中的上市潮。最明顯的是2010年11月,4家公司相繼在美國提交IPO申請,分別是11月10日的土豆、11月16日的優酷、11月18日的當當和11月20日的斯凱網絡。
還有一些不那么明顯的。2010年3月,主營手機瀏覽器的UC獲得諾基亞巨額投資,公司估值達數億美元;2010年7月,手機內容與應用商3G門戶也獲得數千萬美元投資。據業內人士分析,無論是UC還是3G門戶,這都是上市前最后一輪投資,而它們很有可能“在差不多的時間接連上市”。
如果再加上麥考林和之前借殼上市的酷6,會發現這次上市潮會以視頻網站、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為主,呈現多市場一起爆發的態勢。這與中國互聯網之前的兩次上市潮有很大不同。
第一次上市潮在2000年前后。當時美國互聯網泡沫達到高點,以門戶網站為代表,主打“中國的雅虎、美國在線”概念,中華網、新浪、網易、搜狐分別在1999年7月和2000年4月、6月、7月上市。對這4家公司來說,上市融資能幫助它們在喘息之后加快市場布局,與同行拉開差距。從現在看來,雖然因為上市間隔較短,公司之間并未出現明顯差距,但不上市的公司很有可能會在之后的泡沫破裂中消失。
第二次上市潮主要集中在網絡游戲和無線領域,其代表分別是2004年5月上市的盛大和2004年7月上市的空中網,其余則是TOM、靈通、華友、九城、完美時空、巨人。
真正最大的明星也在這次上市潮中涌現。2004年6月、2005年8月,騰訊和百度相繼上市;同在2005年8月,阿里巴巴獲雅虎10億美元融資(2007年11月B2B部分上市)。這3家公司在之后的5年中,深刻影響著中國互聯網格局。
而在2010年,一批多為2004年、2005年開始孕育的新公司已經成長起來。他們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后的復興中誕生。有些因為進錯行業未能壯大,有些因為資金鏈斷裂或公司管理分歧而死亡,而活下來的,在5年間變得足夠成熟。
值得關注的是,網民數從2006年初的1.11億到2009年末已達3.84億,該人群對互聯網的需求正在從基礎需求過渡到較為深度的需求。從新聞到搜索、通訊,第一、二次上市潮中的明星無一不是滿足最基本需求的公司,并隨著多種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在需求推動下快速成長起來。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互聯網將成為一個更加誘人但也將紛爭更多的市場。用戶使用時間更長、支付手段更便捷、帶寬更寬、上網成本更低、聯網無處不在、內容與應用的呈現方式更豐富。在市場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同時,資本和不斷入局的新公司也將在各個局部戰場加速攻城略地、優勝劣汰。與此同時,在中國第一次、第二次上市潮中成功的公司,尤其是市值已經達到幾十億、數百億美元的公司,早已在各個領域積極布局。
時間并不允許互聯網中的“第三梯隊”緩慢成長。在這個時候,當金融危機過去、條件已經允許,上市融資成為生存發展最好的保護傘。它們只有在可能的前提下盡快上市、更快成長,才能在與大公司的競爭之下獲得更多博弈的資本。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說第一次上市潮是為了生存,第二次上市潮是為了發展,則在多個市場同時爆發的中國第三次上市潮,是為了在爆發性增長的市場中得到與巨頭競爭的更多砝碼,以及成長為新一代大公司的更多可能性。
這一輪上市潮,無疑將吞納更多資本,在加快每個公司發展的同時,也加速各種較深的互聯網服務在中國的普及率,進一步挖掘出中國互聯網的深層潛能。而市場、公司與資本的增量,又將為孕育出更多新的明星公司,埋下第三塊奠基石。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12月20日晚間消息,暴雪公司(Blizzard)高級副總裁弗蘭克·皮爾斯(FrankPearce)日前證實,公司下一個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以下簡稱“MMORPG”)的名稱是《Titan》。 北京時間12月20日晚間消息,暴雪公司(>>>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