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的輿論多元空間初步形成,互聯網正成為普通百姓的“自媒體”。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提醒:網絡輿論的高速發展和網絡管理的規范滯后間的矛盾正在顯現。
微博客異軍突起
報告透露,2010年網絡輿論載體的力量對比悄然發生變化,網絡論壇、博客、門戶網站的新聞影響力正在降低,而微博客、網絡社群等新興輿論載體異軍突起。互聯網正進入“全民圍觀”的時代。
微博客成為了網民收發信息的首選載體之一,已滲透到網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防災救災、公民權益、社會救助等各個領域,微博客都成為重要的信息發布載體之一。截至2010年10月底,粉絲數超過百萬的博主已達63個,人民網、騰訊、搜狐、網易、天涯社區等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微博平臺。
網絡問政成潮流
報告指出,在2010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都在持續探索通過互聯網聽取民意、匯集民智、排解民怨的方法和途徑。
網絡發言人制度2009年開始在部分地區試水后,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江蘇南京市委宣傳部在“中國南京網”開設了“網絡發言人論壇”;繼云南省政府新聞辦、湖南桃源縣政府率先開設政府微博之后,公安系統微博在2010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目前,新浪微博中帶有“公安”標簽的已達244家。
商業利益逐漸滲透
報告特別提醒:發生在2010年的蒙牛伊利之間的黑公關事件,360與QQ大戰,使網絡水軍、網絡公關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由于網絡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制造輿論的成本越來越低,對網絡不規范的行為難以施加懲罰,導致網絡炒作和網絡公關更加規模化、產業化。報告主筆祝華新指出,各種商業利益滲透互聯網,炮制虛假民意、誹謗競爭對手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網絡民意的真實性。
專家認為,網絡輿論的高速發展和網絡管理的規范化建設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正在顯現,成為迫在眉睫的課題。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據了解,“入宅服務”已經過數月的范圍內技術測試。繼上半年實現全國COD(代收貨款)服務后,星晨急便相繼在其電子商務物流平臺成功實踐了開箱驗貨、拒收返貨、上門退貨、帶貨換貨、夜間配送業務。 網易科技訊 12月1>>>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微博SNS異軍突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