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被去世”的消息,曾轟動一時。謠言雖已平息,但假消息引發的余震還在持續。因在中國新聞周刊新浪官方微博上錯發了金庸先生“去世”的假消息,昨日,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新媒體總編劉新宇和負責新浪微博賬號的編輯鄧麗虹,雙雙辭職。此外,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內容部總監湯涌也在其微博上發布了將離職的消息。
帶V官博傳“金庸病逝”
12月6日晚,一條“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腦炎合并胼胝體積水于2010年12月6日19點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瑪利亞醫院去世”的消息,曾一度在微博等各大互動網絡上被瘋傳。
當晚,《中國新聞周刊》在官方微博上,即時轉發了“金庸去世”的謠言,并在其人人網的公共主頁同步更新。作為國內知名的新聞雜志,該刊官方微博擁有30萬余名粉絲。正規媒體的官方披露,加速了謠言傳播,數分鐘內被轉發近千條。
據悉,該刊微博曾于11月15日發布過夸大NASA新聞事實的消息。20天內,先后發布兩條不實消息,網友對此感到失望和懷疑。
一天兩度道歉挽聲譽
面對信任危機,該刊官方微博迅速兩度道歉:6日21時22分,發布第一條致歉聲明,并刪除謠言;11時23分,發布第二條致歉聲明,內容明顯“升級”:“因為編輯工作失誤,我們傳播了金庸先生逝世的虛假消息。再次誠懇地向查良鏞先生及家人,以及一切受到失實消息困擾的朋友道歉,對不起,我們會積極消除影響,處理相關負責人的。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嚴格地要求自己、嚴格遵守新聞紀律,加強三項教育學習,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敬請原諒。”
11時28分,劉新宇在其新浪微博中聲明稱:“經緊急查證,已基本清楚此事來龍去脈,是負責新浪微博的編輯在飯否和新浪上看到這條新聞后,未作任何核實草率轉發。這暴露了該編輯缺乏應有的新聞素養,也暴露了我們管理上的漏洞。”
當事人證實“已辭職”
事情看似已經平靜,但其實并沒有過去。近日,有關中國新聞周刊涉及“金庸去世”事件的相關人員受到處分的消息開始傳播,有消息稱,中國新聞周刊負責新浪微博的編輯鄧麗虹被開除。
面對網友和媒體的求證,劉新宇昨日凌晨在微博上明確回應稱:“我已于今天辭職,本意想以此保護一下自愿義務加班而無心犯錯的編輯,但力不從心。但我想至少以此證明我們愿意為所犯錯誤負責的態度。”
而湯涌在微博上表示:“我還沒辭職,是因為昨天下班前剛接受了處分,沒有處罰下來之前辭職的道理。我今天會去提交。我的上級和下屬都撤了,我比他們的責任其實都該更重,我也要走了。”
對話劉新宇
這是新媒體交的“學費”
短短三天內,從金庸“去世”的消息發展到一本雜志副總的辭職,究竟發生了什么呢?昨日,新快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輯、新媒體總編劉新宇,了解此事的來龍去脈。
編輯下班更新出錯
作為中國新聞周刊網絡新媒體的分管老總,劉新宇向新快報記者證實,他已辭職,“這是一種態度,首先錯了就要認賬,要對此負責。而網友關注的小編輯鄧麗虹在單位的開除決定下達前,也主動提出了辭職申請。”
劉新宇告訴新快報記者,中國新聞周刊的新媒體只有一個編輯負責微博內容更新,就是鄧麗虹,她并不是24小時更新微博,而是在單位工作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每條微博發之前,需要值班的主編或者總監對她發的內容進行審核,通過后再發。而“出事”的那條微博,是她下班后在家里更新的,是主動做的。對于她下班后的工作,確實單位也沒有規定說要請示了誰再發,造成了一個漏洞。
劉新宇肯定鄧麗虹更新微博的工作的熱情,認為此次發布失實微博主要在于她太年輕,從學校畢業才一年,本身所受新聞訓練不足,歷練還不夠。
新媒體需要有效“流程”
有人說,網絡的發展,讓紙媒都感覺了明顯壓力,因此中國新聞周刊才會在網上去搶新聞第一落點。劉新宇坦言,這種壓力是肯定有的,未來媒體發展趨勢是明晰的,關鍵是如何面對。
劉新宇認為,首先不能因噎廢食。在新媒體的發展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能假想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不去嘗試,那就只能等死。他強調,新媒體終究還是媒體,媒體的基本規律還是要遵循。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實性等,對待這種嚴肅問題,不管是新媒體還是新新媒體,都不能動搖。我們需要去找到一個方法去規范它,去建立流程。他指出,現在紙媒流程,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也是交了“學費”,通過摸爬滾打用了很多成本,才找到這樣有效的流程。
劉新宇還表示,中國新聞周刊的微博還會開下去,不會由于此事因噎廢食。至于他自己,由于事發突然,還來不及想,因此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再說。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估計連周鴻祎也不會想到,一句罵人的話,最后成為了他創業的理念。現在在他看來,“250”就是一種創新精神。 精彩推薦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如果有人自稱是個250,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好笑。但是有一個人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誤傳金庸去世 中國新聞周刊副總編辭職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29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