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檔《非誠勿擾》相親真人秀節目帶動了各大婚戀網站的井噴式發展,以百合網為例,與2009年相比,流量和收入都翻了一番以上。目前,國內大型婚戀網站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注冊用戶資源,而網絡婚戀服務市場也已跨過概念形成和服務導入階段,正由服務定型階段向服務擴展階段過渡。在這一階段,如何改變國內用戶吃免費餐的習慣,如何解決網絡信息的安全問題,如何將用戶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盈利資本,本期創業圈聚集了國內主流婚戀網站的創業者及投資方,共同對婚戀網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困惑一:會員數量巨大但不盈利
問題:高額的廣告支出大大提高了獲得會員的成本,而用戶付費轉化率卻始終處于低迷狀態,從行業整體來看,多數婚戀網站仍未解決盈利問題。
支招:向垂直領域發展,不斷降低會員的獲取成本,拉長產業鏈,與線下的婚慶市場進行對接。
慕巖:目前,國內的婚戀網站主要有三種較為主流的運營模式:一是心靈匹配模式,即用戶在注冊前,首先要通過100多道專業心理測試題的測驗,明確自己的婚戀屬性,然后再尋找到同自己匹配的婚戀交友人群,此類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百合網;
二是搜索平臺模式,即以免費婚戀交友平臺為基礎,推出一系列提高婚戀交友成功率的增值服務,比如世紀佳緣、嫁我網等;
三是“搜索 約見”的傳統模式,比如珍愛網的電話紅娘,幫會員進行包裝,并代為詢問雙方不方便直接問相親對象的問題以及進行反饋。
憑借第一種模式,百合網到目前為止已經實現年收入7000萬~8000萬元,盈利約2000萬~3000萬元。但這樣的盈利水平,顯然與婚戀市場的繁榮狀態是不匹配的,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在于:用戶的付費率并不高,大概只有5%~6%。
在我們看來,要提高用戶付費轉化率,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服務做好。如果大家對婚戀網站不信任,就不愿意付錢,而不付費網站就沒法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服務。在這樣的行業現狀下,百合網開始推出小額付費的做法,即15元試用一個月。同時,我們也在力推每年1萬~2萬元的VIP線下服務,這種高端服務的收益效果不錯,目前來自線下的服務收入已經占到百合網總收入的20%左右。
朱莉:婚戀網站存在的盈利難問題,一方面與廣告投入量大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緣于中國網民對付費模式的接受程度低。絕對100主要以收會員費為主,我們的會員費比其他婚戀網站低很多,比如三個月只收45元,這樣做是為了能使會員比較容易地轉化為付費用戶。我認為這只是一個開始,待用戶接受了付費理念后,我們的收費會再高一些。
蔡永釗:這幾年,嫁我網的線上服務一直在燒錢,賺錢只能靠線下。2010年8月份,我們開始轉型,比如我們選擇基于嫁我網的水平平臺做垂直領域的婚戀服務。所謂垂直服務,就是指推進服務的專業化,比如針對特定人群,按他們的財富、興趣愛好、年齡、宗教信仰等進行分類并提供專業服務。過去幾年,在我們燒錢的時候,廣告支出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部分,不斷地做宣傳,但實際付費轉化率卻并不高。我的經驗是:不能盲目地相信百度、Google的數據,他們提供的只是一種工具,婚戀行業要想做好還是要結合傳統的方式,提供增值服務,這樣才能為婚戀網站帶來現實的收入。
李松:婚戀網站的收費模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自助餐式模式”,通過網上收費,提供一個平臺讓用戶展示,然后搜索對方自行進行約會;二是“經紀人模式”,也就是相親網站中有“紅娘”做中介,你的資料上網后會有人為你服務,約會完成后,再打電話給雙方回饋意見,這種模式就如同房產中介,網站從中收取傭金。
珍愛網所采用的正是經紀人模式。對于我們來說,目前最大的支出就是廣告,我們今年在電視和戶外投放的廣告約為5000萬元左右,而市場卻是一個慢熱的過程,這無疑就形成了一個漫長的盈利期。
胡斌: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我們所投資的世紀佳緣進行了有效的嘗試,比如在搜索平臺上,加入線下的婚慶服務,這樣就拉長縱深產業鏈。在這種模式下,世紀佳緣目前已經和更多的線下商家達成了合作,下一步還將繼續推進這種“打包”式合作。另外,從盈利角度來看,通過電子商務把世紀佳緣所積累的千萬注冊用戶導入婚慶市場,也將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困惑二:內憂外患雙沖擊
問題:用戶信息的安全問題始終困擾著婚戀網站的生存與發展,而SNS、微博等新銳社區也在搶食傳統婚戀網站的市場蛋糕。
支招:通過設置多重門檻來阻隔不安全因素,同時采用專業化的手段和技術來應對社區型網站的挑戰。
慕巖:安全問題是我們現階段面臨的一大挑戰,用戶多了,就有可能出現騙子到網站騙錢的情況,而為了應對這種挑戰也意味著我們的投入勢必會加大。為了防患于未然,百合網已經與公安部的數據進行對接。當用戶注冊后,需要提交身份證信息做認證;另外,我們在注冊方面也設置了多重門檻,比如實現注冊必須得花半個小時做一個測試,為此我們準備了一個對行為進行監控的研究小組,通過分析確定什么樣的人有可能是騙子。
至于像開心網、新浪微博等,的確都是我們的潛在競爭對手。比如人人網有一個用戶搜索功能,搜索“單身”,所有的單身用戶信息就會全部顯示出來,而且是全免費的,這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同樣,如果新浪微博補充一下個人信息,然后再加搜索,這對我們的競爭沖擊也很強。基于以上的潛在競爭對手,我們只有走專業化路線,才能保持先發優勢。比如我們做心理測試,然后根據測試結果幫助用戶匹配朋友,這是我們相對于SNS和微博的比較優勢,只要有10%的人付費,收入就會非常可觀。未來,我們還會提供很多這種專業的服務。
李松:SNS和微博雖然會對婚戀網站帶來相當大的沖擊,但不同模式的婚戀網站受到的沖擊程度是不一樣的。相比較而言,經紀人模式的婚戀網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畢竟其線下業務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自助餐式的婚戀網站會受到比較大的沖擊。
比如美國的Match.com就是較早采用自助餐模式的婚戀網站,但現在的Match.com幾乎沒有成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到了facebook的沖擊。當然,對于經紀人模式的婚戀網站來說,也并非沒有沖擊,為應對挑戰,我們也在不斷開發一些新技術。比如自主開發網絡相親推薦引擎技術,這是目前國內的SNS們所不具備的功能。
困惑三:融資渠道變窄
問題:近兩年,婚戀網站開始逐漸淡出投資人的視野,如果不能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再得到投資的機會就不多了。
支招:婚戀網站在服務的差異化上還需要拓展,針對特色人群的網站將會有新機會。
慕巖:現在VC不是特別關注這一領域,但是也會有一些投資公司找到我們,希望做一些IPO之前的投資。我預計,未來兩三年大家都應該有上市的機會,現在之所以不受投資方關注,主要是因為婚戀網站畢竟是一個細分領域,基本不會出現百億規模的公司,而且現在已經有幾家大的公司存在,很難再有其他公司的市場空間了。
胡斌:婚戀網站行業最終可能只會剩下三家,即提供類似服務的前三名才有可能笑到最后,而在這個過程中,網站肯定需要再融資。如果想在這個市場上有突破的話,必須提供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它可能是和現在的形態完全不一樣的。
其次,這個行業還會向垂直領域進行分化和延伸,比如有做特定年齡群的,有專注于離婚人群的,有鎖定殘疾人群的,這樣的特殊群體市場,會有比較大的市場機會。
從追加投資的角度看,只有行業前幾名才能有機會獲得后續投資。根據世紀佳緣目前的情況看,其成長性表現還不錯。從財務上講,我們是A輪投資者,加之婚戀交友是剛性的需求,因此如能成功上市,世紀佳緣將是我們一個很成功的項目。
婚戀網站在服務的差異化上確實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尤其是針對特色人群,完全可以產生與位置服務相結合的新模式。另外,互動方式也需要人性化,目前婚戀網站的會員服務還是比較粗放的,只做了簡單的會員信息陳列和搜索,如果能提供一些細致的精神層面的交友會,還將會有非常大的開發空間。對于婚戀網站的前景而言,最終還是品牌制勝,現在則屬于快速上升的階段。
用戶需求決定發展方向
時下,“剩男剩女”成了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此也催生了大量婚戀交友網站浮出水面。眾多風險投資商幾年前就紛紛將投資押注在中國婚戀網上,國內婚戀網市場也曾上演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然而,這場戰爭卻因為來得太急、拼得太狠,各家只顧著跑馬圈地,忽略了網站的用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iResearch調研數據顯示,國內用戶對網站內容失去興趣是離開婚戀交友網站的首要原因。相似的網頁風格、服務內容,大眾化的產品,相同的顧客定位,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低下讓同類產品間的可替代性很高,由此也讓婚戀網站市場陷入到價格惡性競爭中,付費用戶的轉化率一直偏低。
相比之下,美國婚戀網站eHarmony能夠長期在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顧客為中心,致力于為顧客提供量身訂制的服務產品,并在顧客滿意和高績效間尋找平衡,為顧客提供快速、便利、高質量的服務。
其實,對于國內婚戀網站,贏得用戶信賴,無外乎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從用戶需求出發,利用專業化的團隊不斷提供更人性化、特色化的創新服務;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征婚環境,注重隱私,保護個人資料的隱秘性。目前婚戀網站的主要盈利方式還是來自向會員收費,而在這個消費過程中,任何細微的變故都可能導致消費者的態度發生極大的轉變;三是要簡化網站收費模式,正如珍愛網李松所說,品牌的傳遞要有非常清晰的模式,而且這種模式,也容易進行內部管理。
另外,從整體行業發展來看,向婚戀下游產業延伸也是婚戀網站提高盈利的最好方式。網絡婚戀的目的在于提供更豐富的婚戀產品,并將婚戀網站的發展置于整個產業鏈條之中。顯然,單純提供某種產品,已無法滿足消費者對于婚戀網站的需求,因此,像世紀佳緣進入婚慶領域,絕對100推出情感咨詢,嫁我網轉型進入垂直特定人群都是不錯的嘗試,這不僅有利于滿足消費者不同層面的需求,同時也有助于為婚戀網站提供充足的消費動力。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殺軟廠商“口水戰”多,競爭也十分激烈。其實很早之前坊間就流傳著“病毒廠商自己造毒自己殺”的“潛規則“說,如今,這種說法又被推到了大眾面前。那么,殺軟領域是否有這樣的所謂“潛規則”呢? 精彩推薦 【IT商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