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重挫或緣于財報“中國B2C第一股”失色
“跌得太慘了,完全看不懂了。”12月2日,一位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的創始人向記者感嘆,“上市之初,麥考林以‘國內B2C第一股’的概念被行業普遍看好,我個人也投資了不少該公司股票,但大家完全沒料到其會下跌如此慘烈。”
12月2日,麥考林CEO顧備春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經營一切正常,沒有任何變化。只是資本市場和經營是兩回事。”
到底是什么引爆麥考林股價的“48小時驚魂”?截至目前,唯一的公開線索是麥考林在連續兩日大跌之前發布的其2010年第三季度財報。
這份財報顯示,麥考林第三季度的總收入、毛利總額和凈利潤同比均出現不同幅度上漲,但上述指標的環比卻均出現明顯下滑。此外,麥考林第四季度預期線下業務增長,未能達到投資者的預期。
在電子商務業內人士看來再正常不過的經營季節性現象,經此暴跌,被不少投資者解讀成麥考林“上市前過分包裝”和“選在最好時機上市”的質疑。
麥考林于10月27日在納斯達克上市,股價曾一度高達18.5美元,最高市值為10.6億美元。但按照麥考林當天收盤股價6.65美元計算,麥考林市值僅為3.8億美元,市值縮水達6.8億美元。
“中國B2C第一股”的光環未待閃光,即已抹之殆盡。對于疑為肇因的麥考林上市后公布的首份財報,麥考林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公司還自認為是一份不錯的財報。”然而,這份財報卻成為股價下跌的導火索,看多和看空勢力一夜扭轉。麥考林內部人士表示,“是否有被故意做空的因素,我們暫不了解。”
但可以肯定的是,麥考林的“非理性”泡沫正在破滅。上市首日,麥考林股價攀升至17.26美元,市盈率約157倍,遠遠高于亞馬遜約70倍的市盈率。亞馬遜和麥考林的業務有一定相似度,但亞馬遜的營收和凈利潤卻優于麥考林。此番下跌后,麥考林的市盈率已快速下降到47.5。
中國企業爭相赴美上市 小心雙刃劍傷人傷己
最近包括麥考林在內的多只中國概念股相繼登陸美國市場,一度被稱為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又一次高潮,目前優酷、當當和土豆等公司也即將登陸納斯達克市場。然后,這一批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中有個明顯特征,他們或還未盈利,或只剛剛盈利,但都前赴后繼地著急趕往資本市場。
對此,正望咨詢總經理呂伯望認為:“這主要是受到投資者和市場份額擴大的雙重壓力。對于視頻網站而言,原來投資者資金吃緊,不想再獨自承擔風險,上市成為他們退出或者攤薄風險的主要手段;對于電子商務公司而言,融資可以幫助其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上市是把“雙刃劍”。呂伯望表示:“對于有前景企業而言,過早上市是風險投資者和企業將遠期紅利更大分給股民的無奈舉措。對股民而言,則需冒更大風險。”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日前,多家媒體陸續曝光了蘋果與甲殼蟲達成協議的幕后故事。根據公告牌雜志的報道,雖然美國蘋果與英國蘋果(甲殼蟲樂隊公司實體)之間有著長達數十年的商標侵權官司,但實際上阻礙甲殼蟲音樂登陸iTunes的最大問題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