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秀芪)伴隨著熱情、熱錢、熱議,充滿著激情、激蕩、激辯,創業板即將迎來一周歲“生日”。對于這個新生兒,我們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期許。但往往希望越多,失望越多。創業板的高管套現等風波一波又一波襲來,人們已經懷疑,創業板已經不是創業板,而是投機板,正在漸漸遠離設立的初衷。創業板成立的初衷是為高新企業打通股權融資渠道,然而,事實發展并非如此。
截至9月2日,數據顯示,11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首發預計募集資金合計269.84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784.64億元,超募資金共計514.79億元,超募資金是預計募集資金的1.91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資金凈額6.71億元,超募資金4.40億元。面對巨額的超募資金,很多公司很難想到恰當的使用方案,這使得超募資金沒有用在主業上,反而讓管理層獲得資金太容易了。
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馬光遠認為,超高的市盈率是目前整個創業板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他認為,這是因為國內的市場環境把創業板變成了稀缺資源,目前只有100多家企業上市。如果上市企業數量達到500家,1000家,便不會有如此高的市盈率。馬光遠認為,目前的創業板是“貴族的創業板”,而不是“平民的創業板”。
以網宿科技為例,其超募資金2.7億元,2009年10月30日上市,但曾經對資金萬般渴求的網宿科技,卻在獲得之后,對超募資金的使用毫無方向感,仍在苦找項目中,至今仍未指定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
今年3月14日,上海佳豪發布公告稱上海證監局對公司的募集資金凈額3.23億元的使用情況表示了關注。根據公告,該公司上市已有近9個月時間,只使用了募集資金的1.07億元,還剩下2.16億元閑置資金未投入使用。這意味著當其時上市將近9個月的上海佳豪,其募資項目投入僅1.07億元。而像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這樣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而創業板凸顯的問題絕不僅僅是這些。在創業板的一周年之際,伴隨的高管離職套現以及超募資金的用途如何使用等一系列問題將成為成為創業板更多關注的落腳點。
這一場造富運動,造出了400多位億萬富豪,其中30多人身家在10億元以上。那些持股成本很低的創業板高管們,面對辭職套現就會獲得億萬身價的誘惑,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溜之大吉。問題則轉向何時落袋為安,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又取決于人性。而對于購買創業板的股民來說,可能就沒那么幸運了,很多人的資金在資本市場中被套牢的不在少數。而高管的離職套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于超募資金的使用,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秘書長王守仁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再融資機制,企業再融資審核權應該放給交易所,并向證監會備案。而IPO的審核仍由證監會負責。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企業IPO發行應逐步向他律的注冊制過渡。
對于超募資金的用途,王守仁稱應該嚴格監管,專款專用,不得用于炒股炒房地產。隨著創業板擴容,上市企業的再融資也應該規范化。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我們希望,通過將‘Tel區’帶入中國,為我們鋪下創新溝通方式的第一塊基石,將所有聯系信息集聚在一個名字下面。而富有創造力的中國人會在這塊基石上,鋪設出你們新的溝通之路,并將其打造成一個極具創新、便捷等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