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思洋)9月21日,央行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近日,記者獲悉,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已經開始按照細則進行調整。
但其中“與備付金掛鉤的高額實繳獲幣資本”與“備付金只能存在一家銀行一個賬戶”的過嚴規定仍在困擾大多數企業。
根據《辦法》規定,支付機構的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的比例不得低于10%。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暫存周轉的客戶資金越多,其需要另外準備的保證金也就越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有第三方支付企業人士評價, “目前發布的管理辦法大方向是好的,但一些細則感覺規定得太細太死,有的可能已經與實際操作脫軌了,比如備付金保證金問題。”
有專家分析,“價格”是第三方支付企業與超級網銀競爭的主要優勢,過高的保證金會極大地加重第三方支付的成本,而為了營利這些成本最終會由用戶來買單。
而關于“備付金只能存在一家銀行一個賬戶”的規定,則使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靈活性繼續被綁緊。
據媒體報道,之前第三方支付企業一般操作辦法是:通過在不同銀行,甚至同一銀行不同分行,設立支付備付賬號,使得原來必須經過跨行或異地的支付,變成了快捷便宜的同行、本地支付,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
按照規定,支付機構只能選擇一家商業銀行作為備付金存管銀行,且在該商業銀行的一個分支機構只能開立一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
有專家表示,如此一來支付機構的靈活性將不復存在。
而央行超級網銀系統,從推出以來已滿一月,其作為新的金融平臺,具有更多的功能,比傳統網銀操作更簡單。通過統一的操作界面,查詢管理多家商業銀行開立的結算賬戶資金余額和交易明細,無需進行多次登陸、查詢操作。使用“超級網銀”,可直接向各家銀行發送交易指令并完成匯款操作。
業界估計,管理辦法實施后,可能將有半數以上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因達不到準入標準而面臨倒閉的風險。
也有銀行業人事表示,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監管,可能與國家推出超級網銀密切相關,擔心超級網銀會形成第三方支付領域的壟斷地位。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認為,商業銀行由于放貸存在風險,所以需要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保證。而支付機構并不存在這樣的風險,所以看不到付出這部分資金成本的必要性。
相關資料:
客戶備付金包括:收款人或付款人委托保管的貨幣資金;收款人委托收取的、且支付機構實際收到的貨幣資金;付款人委托支付的、但支付機構尚未付出的貨幣資金;預付卡中未使用的預付價值對應的貨幣資金。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據谷歌官方博客透露,雖然目前互聯網行業存在多種域名縮略服務,但谷歌的Goo.gl重點在于提高服務質量。用戶可以通過Goo.gl更快速地縮略網絡地址。該服務還可使用戶免受網絡惡意軟件、病毒以及垃圾信息的困擾。 精彩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