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文化部的消息稱,文化部對全國網吧連鎖企業的牌照換發已經完成,原有的十家全國性網吧連鎖經營企業中,僅剩四家通過新標準的認定,沒有任何全國牌照新申請獲批。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連鎖網吧牌照換發的遇冷,意味著繼以民間游資為主的單體網吧淡出市場后,連鎖網吧前景也不容樂觀。
現象 牌照換發遇冷折射困境
據信息時報記者了解,自2003年6月文化部在全國網吧行業推行“10+3(即十家全國性連鎖,每省3家省級連鎖)”全國連鎖模式以來,包括中電華通、瑞得在線、中錄時空、中國聯通、長城寬帶、中青網絡家園等連鎖網吧在全國的業務紅火,“抱團取暖”的成效甚至一度成為網吧行業紛紛效仿的對象。
但目前,除零度聚陣、中錄時空、瑞得在線、中電華通四家全國性連鎖網吧在經營外,中青網絡家園等六家已經相繼淡出市場。
談起退市,上述一家已退市的網吧相關負責人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高稅收讓連鎖網吧步履維艱。網吧實際上是一個服務行業,卻按娛樂行業稅收比例25%收取,這是連鎖網吧前景黯淡的根源所在。”
“租金、電費以及人力成本逐年遞增,特別是近年來,網吧軟件正版化進程的加速帶來更大的運營成本壓力,而與之相反,上網價格不斷跳水……連鎖網吧的利潤可想而知。”在廣州,一家省級連鎖網吧業主向記者坦言,利潤低,是不少連鎖網吧主動退市的真正原因。
調查 “城中村”拆遷網吧關門歇業
此外,有連鎖網吧業主坦言,淡出市場,不少也是出于無奈。這些業主指出,近年來,隨著廣州、上海等城市化進程加快,原本選址在“城中村”附近,以城鄉結合部年輕外來工為消費群體的連鎖網吧,隨著“城中村”的拆遷,生意慘淡,甚至退出市場。
在廣州林和東附近,一位曾姓的連鎖網吧業主告訴記者:“以往,在城鄉結合部網吧是年輕外來工最廉價的文化場所,但隨著大面積拆遷,附近網吧已經失去了這種密集消費人群的優勢。”
信息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廣州,不少連鎖網吧的店面數量正在不斷縮減,甚至有業內人士透露:“進入2010年以來,很多連鎖網吧的店面甚至縮水過半。”
位于廣州華景新城附近一位姓王的網友在網上發帖求助:華景新城附近哪里還有網吧?“以往在網吧,花上十多元就可以通宵上網,自從華景新城附近的那家連鎖網吧關閉后,非但不方便,去其他地方成本也更高了。”面對越來越多的網吧淡出市場,王先生道出很多平時以網吧為主要消遣場所的網民的心聲。
網吧牌照八年歷程
●2002年,北京無照網吧藍極速失火,造成24人死亡,該案引發管理部門實施“嚴打”:全國停止審批經營網吧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俗稱:網吧牌照),一時間,個體網吧牌照炒高至百萬元、一照難求。
●2003年6月,文化部在網吧業開始推行“10+3”(十家全國性連鎖,每省3家省級連鎖)模式。
●2009年9月7日,文化部發布《網吧連鎖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其中第三章規定,申報全國網吧連鎖企業認定的企業注冊資金不得少于5000萬元,全資或控股的直營門店數不少于30家,且在3個及以上的省設有直營門店。
●2010年8月,藍極速案后文化部網吧牌照首度正式放開,文化部對全國網吧連鎖企業的牌照換發,最終只有四家全國性網吧連鎖經營企業通過新標準的認定,沒有任何新申請獲批。
出路 多元化業務謀求新突破
一邊是網吧業主的困境重重,一邊是不少消費群體對網吧淡出市場的惋惜。從連鎖網吧牌照的“一照難求”到如今換發遭冷遇,其實是連鎖網吧業興起、發展、興盛到如今困境重重的真實寫照。
據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在廣州等大、中城市,網吧只有1/3在贏利;1/3網吧只是維持生存;1/3是在虧損。
“沒有更好的增值服務,沒有環境改善中的實質性突破,網吧的生存空間則被進一步擠壓,甚至最終將推出歷史舞臺。”上述業內人士指出,連鎖網吧如果沒改變單純以上網費為主要收入,那將步傳統電影院僅靠門票收入后塵,最終由于無法支撐高額成本而遭遇洗牌。
對此,業界人士稱,改變以往上網費用、游戲點卡、商品零售和影視服務,特別是以收取上網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盈利模式的突破,成了當今連鎖網吧業的當務之急。“我們正在不斷加強與游戲廠商的合作,通過與游戲廠商對游戲的聯合推廣達到雙贏,特別是不定期與游戲廠商合作,舉行相關賽事,既拉動了網吧的人氣,又可以通過推廣取得分成。”在前不久的廣州一次網吧業主論壇上,一位來自廣州天河的網吧業主黃先生向同行分享“過冬”心得。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不可否認,CWLK我們等了很久,但是在工作時間惦記著游戲,還在尋思著怎么樣逃回家的想法則是不應該有的。還好最后意志戰勝了雜念,但是小編認為,此時留在辦公室的恐怕只剩軀殼了吧! 精彩推薦 2010年8月31日下午1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連鎖網吧牌照換發遇冷 行業面臨洗牌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5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