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那天,晚上十點左右,在徐家匯港匯廣場一樓的星巴克,大眾點評網副總裁龍偉接受了理財周報記者專訪。
張濤創辦的這家網站在7年時間里,覆蓋上海、北京、廣州等全國30多個主要城市。2009年,大眾點評網實現收入達1000萬美金,而今年預計完成2000萬美金收入目標。
張濤曾說“用大眾的智慧締造神話”。
“我們要保持網站的高品質,就必須保持點評數據的準確真實,具有參考價值。客觀、公正的點評,遠比拉到更多的人去亂寫點評重要,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龍偉說。
“所有VC都會很認可我們”
沈南鵬的青睞,讓大眾點評網在2005年很輕松地獲得了來自于紅杉的第一筆風投資金
在美國學習工作了十年后,2003年回國的張濤遍尋上海美食。
“他個人也比較喜歡美食、餐飲,常找一些朋友來了解上海這邊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地方。但最后發現都沒有一個很好的信息來源,不過只是朋友之間的一些簡單交流。”龍偉說,這是張濤創建大眾點評網的念頭來源之一。
張濤在國外曾擔任過IT咨詢顧問,IT和美食的興趣愛好結合,構成了張濤創建大眾點評網的初衷。美國點評餐飲網站的一本書《查氏餐館評鑒》,也提示了張濤。“我們的餐飲指南幾乎是拷貝了它的樣子,可以說是一模一樣。”
2003年9月,張濤在上海創立大眾點評網。
在2003年和2004年的時候,只有張濤和一個技術人員在做網站。“當時更像是一個個人網站,2005年的時候,我們三個朋友加入進來,那時候才開始一個公司化的運作。”龍偉說。
“很小的房間,我們在一個很破的商住兩用樓里面。”回想起大眾點評網最初的辦公室的樣子,龍偉略帶些感慨。“沈南鵬就是到我們這兒去看的,加起來不到100平方米的辦公室。我覺得所有的VC到我們這邊都會很認可我們,因為我們很簡樸。”龍偉開玩笑地說。
沈南鵬曾說,“大眾點評網是WEB2.0概念下的佼佼者,與傳統行業比如餐飲業的切入和結合做得非常好。”
沈南鵬的青睞,讓大眾點評網在2005年很輕松地獲得了來自于紅杉的第一筆風投資金。
努力、耐心、幸運
沒有人看好這個模式,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大眾點評網平穩地渡過了初創時期
“2003年,張濤碰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找不到餐館,他只能打電話給我們這些朋友。”龍偉說。
Web2.0的精髓在于用戶產生內容,而在創業最初,大眾點評網上是沒有人去寫內容,也就無所謂用戶,這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任何一個像我們這種用戶產生內容的網站,初始起步是最難的。”龍偉感嘆道。
大眾點評網員工打電話給自己的同學朋友,讓這些人到大眾點評網寫點評,進而傳遞下去。龍偉說這是他們最初的也是最主要的推廣方式。
大眾點評也曾經做過一些很小的豆腐干的廣告。“就在報紙上很小的一塊地方,幾百塊錢。一次有幾十個人就來寫點評了,我們非常欣慰這個廣告有效果了。”龍偉興奮地講述著當初。
目前大眾點評網每月有一千兩三百萬用戶瀏覽,然而龍偉卻說“中間也就10%的用戶會寫點評,互聯網上潛水的人永遠多過發聲的人”。
就是靠這種朋友介紹朋友,同事介紹同事的推廣模式,大眾點評網建立了它核心的用戶群。龍偉說,他常常喜歡用滾雪球的故事來形容用戶產生內容的最初階段。
“我們靠的一個是努力,一個是耐心,一個是幸運。”龍偉總結道。所謂的幸運,在龍偉看來,是2004和2005年時沒有人看好這個模式,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大眾點評網平穩度過了初創時期。
“寫第一篇點評最難的,寫完了第一篇,可能就有第二篇。而且第一篇往往是有很特別的原因的。大部分的消費者為了自己的經歷,他們會自己去寫,尤其是上海。你吃了一頓特別差的,或者你經歷了一個特別差的企業,當然也有可能你經歷了一些好的,才會去寫。”龍偉說。
很多人都擔心web2.0模式由于門檻低而帶來的競爭問題,對此,龍偉說“如果是在兩年前,只要稍微大些的網站,如新浪、搜狐等,倘若要做這塊,我們都會怕。但現在沒有那么怕了。”
底氣十足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大眾點評網目前的規模效應和先發優勢,龍偉更多地認為是核心用戶群是不容易搬走的,“商業模式可以拷貝,但關鍵是你有沒有形成這樣一個口味的討論群。”他很自信地表示。 上一頁1 2 下一頁進入論壇>>
(責任編輯:小齊)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 如果你對網站有好的建議請點擊網站建議發表你的建議。
推薦閱讀
通州工商執法人員表示,網絡交易若產生糾紛,政府監管部門可通過八通網的備案信息找到該商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網店實名制自7月1日實行已經一個多月,昨天,記者從通州工商分局獲悉,轄區內八通網平臺上千余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