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樓梯響,今見人下來。9月1日起,《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開始實施,《辦法》規定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須在一年內取得許可證,此舉標志著央行終于開始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了。《IT時報》記者從多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了解到,由于目前《辦法》實施細則仍未發放,所以他們目前仍無具體辦法和渠道向央行遞交申請。各公司仍處于各自備案階段,靜待央行的發令槍響。
靜待細則出臺
易寶支付CEO唐彬向《IT時報》記者表示,申請牌照無疑是公司下半年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公司仍在等待央行進一步的具體申請辦法。唐彬說,央行去年曾要求2009年7月底前完成對國內第三方支付企業等非金融機構的登記備案,從那時起易寶支付就開始牌照申請的準備工作。
匯付天下CEO周曄則表示,“我們將在8月底前完成央行規定的所有硬指標,然后提交材料,積極申請。”
“我們正在等待央行出臺關于《辦法》的實施細則,細則出臺以后,將按照其具體要求遞交材料”,快錢公司CEO關國光也對記者進行了類似的表態。
至于實施細則是否會在9月1日《辦法》實施之前頒布,目前沒有明確的信息,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企業正式申請牌照的開始時間尚未確定。“即使可以申請了,這也不是一個短期過程,企業根據細則遞交材料,央行要審核,或許材料還會被打退回來重新準備。”快錢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并不是9月1日后會有企業立刻獲得牌照。不過快錢方面對獲得牌照很有信心,只是獲批時間的問題。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認為,牌照發放不會對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格局造成太大影響。目前排位靠前的10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寶、財付通、匯付天下、易寶支付、快錢、環迅支付等應該都會獲得牌照,被淘汰的主要是一些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小企業。
從“放養”到“圈養”
易觀國際2010年2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5808.4億元;2010年1季度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2081.6億元。
曹飛稱,第三方支付行業正經歷從“放養”到“圈養”的轉變過程。過去,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不大,政策監管相對不嚴格,由市場主導行業發展前景,銀行接入資質等成為約束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潛在門檻,而在牌照發放后,明確界定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定義,對于整個第三方支付產業未來的業務開展給予了明確的支持。
周曄的比喻更加有趣,“過去10年支付公司跳的是迪斯科,相信將來跳的會是芭蕾或國標。”周曄認為,央行醞釀《辦法》5年多,推出時間適逢其時,目前支付公司進入傳統行業還比較困難,主要是因為缺乏信任感,一旦通過央行“身份認證”,發展空間會更大。
超級網銀不會帶來沖擊
“牌照發放后,民企將和國企共同擁有牌照,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在產品、服務等層面展開競爭。” 唐彬認為,互聯網市場本就常常被民企占據主導地位,《辦法》的實施將推動行業的全面發展,呈現“國進民進”的局面。
同時,唐彬認為,《辦法》出臺的初衷就是保障支付市場的資金安全,只有資歷可靠、有資金實力的企業才能獲得牌照,確保行業的有序發展。雖然移動、銀行等對手的加入會加劇行業競爭,但第三方支付市場未來將呈現多種形式并存業態,行業內部會出現商業模式的分化,如提供擔保的支付寶模式;為大行業、大企業電子支付需求服務的易寶支付模式;ChinaPay是網關模式的代表;非接觸式移動支付,需要巨額資金投入,那是電信運營商干的事。
除了第三方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周曄還希望未來更多行業開放,市場規模前景將會非常樂觀,“事實上,目前來看,國內向第三方支付開放的行業不超過5個,而且都是創新和專業行業。”
對于即將上線的“超級網銀”,關國光認為這并不會對第三方支付企業造成沖擊。“這是件好事,以前電子支付這塊的基礎工作是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來做,現在則由央行承擔了。同時銀行會很快意識到快錢這樣的公司是給他們增加業務的,所以他們愿意和我們合作。”
進入論壇>>

推薦閱讀
細數我國企業網站的發展歷史:第一代網站主要是企業黃頁,相當于企業名片,連個獨立域名都沒有,現在基本上會被網民認為是皮包公司;第二代網站是獨立網站,主要是企業宣傳展示,但由于網絡品牌意識缺失,商務互動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超級網銀正式上線 第三方支付牌照暫無細則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5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