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國際報道:Google和Facebook不斷改變、改進自身,惟恐競爭對手超越自己。例如,Google每年改進搜索算法的次數(shù)數(shù)以百計,F(xiàn)acebook主頁定期進行大整改。
本周,Google放棄發(fā)布之初大肆炒作的試驗性社交協(xié)作項目Wave;上月,F(xiàn)acebook砍掉推出的“Gift Shop”。Google或Facebook這類科技巨頭在外界眼中大刀闊斧放棄、改變其項目的做法也同樣適用于其內部。
Google和Facebook在產(chǎn)品和戰(zhàn)略上作出相對較小的改變也透露出一些重大信息:經(jīng)歷數(shù)月傳言和預測后,兩家公司開始相互追趕。設想 Facebook主導著社交網(wǎng)絡,Google主導著其它所有領域。Google希望對Facebook主導的社交媒體獲得少量控制權;Facebook 則希望利用大量網(wǎng)絡連接和通信渠道向社交媒體之外的領域擴張。兩者類似一位有著致命要害的巨人與一位微不足道卻身懷絕技、能夠攻擊其要害的小人物之間的對壘。
有文字證明,數(shù)年來Google一直試圖進入社交網(wǎng)絡游戲,卻未獲得成功:Wave推出之初曾標榜是通信界潛在革命,最終夭折;Google Buzz曾被傳為Twitter致命殺手,很快遭遇隱私困擾;Google Friend Connect和OpenSocial應用平臺產(chǎn)品被視為對Facebook開發(fā)者措施的二級模仿,并非革命性產(chǎn)品;Google.Me成功挑戰(zhàn) Facebook的希望也很渺茫,Google在社交媒體領域舉步維艱,部分權威人士認為Google還會創(chuàng)下連敗紀錄。
但Google似乎采取一些“迂回戰(zhàn)術”——削弱Facebook同使之壯大的公司的一些聯(lián)系。如Google對Zynga投資金額高達1億美元。
Zynga因在Facebook開發(fā)者平臺上開發(fā)出頗受歡迎的社交游戲獲得成功而聞名,是Facebook流量的主要拉動力,也是Facebook 廣告位的最大買主。另外,本周有報道稱Google將買斷早期在Facebook Platform上獲得成功的Slide游戲公司。
Facebook積極出擊
Facebook也在采取直擊Google要害的戰(zhàn)略。上月,F(xiàn)acebook正式發(fā)布Facebook Questions,F(xiàn)acebook Questions是一款允許用戶按照字面意思提問、依次征求答案的問答產(chǎn)品。需要指出的是,Google早在2006年就放棄其問答產(chǎn)品—— Google Answers付費服務。
Facebook Questions無所畏懼自有原因:第一,F(xiàn)acebook完全公開,其問答不會僅限制于好友圈;第二,搜索引擎無法索引其內容。有傳言稱 Facebook Questions只是暫時的,因為該產(chǎn)品仍處于測試階段,但Facebook表示計劃推Facebook Questions。Facebook代表梅雷蒂斯·陳( Meredith Chi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向CNET透露:“我們未來將考慮推出該款產(chǎn)品,但目前尚未制定面向搜索引擎的問題或答案。”
Facebook用戶率先在搜索引擎列表中顯示其資料、削弱科技界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用戶搜索”站點時就出現(xiàn)了巨大商機。當時,F(xiàn)acebook同其它網(wǎng)絡創(chuàng)業(yè)公司和發(fā)行公司一樣,為提升流量,其內容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需靠前。如果不是Facebook主頁在Google搜索排名上最高,其它公司排名就會最高。當然,F(xiàn)acebook排名最高也助推了Google自家搜索廣告。
另外,F(xiàn)acebook決定自己推Facebook Questions也是做做樣子而已:想告誡Google,我們擁有5億用戶,不再需要Google搜索排名拉動流量。Facebook Questions將首次對Facebook這家搜索網(wǎng)絡賦予搜索查詢功能。
回顧Google與蘋果在移動世界的沖突,不難發(fā)現(xiàn)Google將自身定位為“開放公司”,推出開源軟件Android平臺,蘋果素來以企業(yè)機密和專利技術聞名。Google與Facebook的對壘就不輕松了:兩家公司在社交媒體隱私領域都遭遇失敗,兩者都不是大公無私的公司;但Google在廣告營收領域拔得頭籌。
本周有消息稱,F(xiàn)acebook已購買18項社交網(wǎng)絡專利,其控制范圍將超越社交網(wǎng)絡。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wǎng)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Norvig表示失敗永遠是Google可接受的結果:我認為Google在早期就可以接受硬件出錯的結果。其它公司也許會說“好吧,咱們必須買昂貴的、大型的電腦來保證服務的穩(wěn)定性,這樣我們服務出錯的幾率就下降了,我們可以做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oogle與Facebook的對決 鹿死誰手未可知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