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ave 在我們還沒弄清它之前就宣告結束了。
噢,我們知道它是一個“集成了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博客,維基,多媒體管理和文件共享的合作交流工具”,但這么一個泛泛的描述很難讓人對它產生興趣。
Google Wave 計劃將很多溝通方式集成到一個基于瀏覽器的應用程序,企業用戶通過它可以更有效地協同辦公。但它卻沒有考慮到用戶體驗,驚人的垃圾郵件以及那些交流和寵物飼養工具讓人不知所措。
Facebook和Google Wave都讓人感到厭煩,都將即時消息、聊天、文件共享集成到瀏覽器中。在許多方面,Wave看起來似乎在向企業用戶提供類似Facebook的交流程序。
事實上,在Google Wave首次發布之時就有有報道說,Facebook應該進行更新來跟上Wave的創意,也許Wave將會取代Facebook。現在回想起來,這種推測是多么的愚蠢。這兩項應用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下設計,它們只在結構相似,盡管在通信的架構上會有所不同。
谷歌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Facebook的溝通風格是吸引用戶的關鍵,從它的用戶滿意度可以看出來。然而在對用戶的反應方面,Facebook做的比Google Wave好,Facebook允許用戶做他們想要做的事,包括與朋友聊天,分享有趣的鏈接,玩視頻游戲等。
相比之下,一旦你搞清楚如何瀏覽Google Wave,你會覺得使用Google Wave 工作將像是在游樂園等待排隊,而且你還是排在最后的那個,因此Google Wave失敗了。
小編總結:
Google Wave拉動了一個協作工具的引線,當它去年推出時引起了強烈的關注。但它作為谷歌重新發明電子郵件的嘗試最終還是失敗了。作為一個社交工具,Google Wave太過復雜,上手難,用戶自然少,很多人認為Google Wave更像是一個協作工具,但作為協作工具,Google Wave 又太簡單:不能計算,不能繪圖、不能分享…… Google Wave 到底被誰打敗了,小編認為是被Google Wave 自己打敗的。估計Google開發團隊到現在都不清楚自己開發的到底是什么,沒有清晰的定位,再加上沒有用戶,看著就是一個沒有前途的產品,小編覺得Google放棄Google Wave是個明智的選擇。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嫻子)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在對其他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些銀行也早已經在北京統一了網銀同城和異地跨行的手續費用,收費標準最高的是工商銀行,按照轉賬金額的千分之九來收取,每筆最高收費高達45元。 記者調查發現,工、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谷歌 Wave為何失敗:復雜無趣?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