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學歷門” 事件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方舟子稱,西太平洋大學實際上是一所提供文憑買賣的“文憑工廠”,亦即所謂的野雞學校。
在美國,由于缺乏法律監管和道德約束,加上社會對高學歷的急切需求催生賺取暴利的機會,冒充美國正規高校的文憑工廠在互聯網上蔓延。
“文憑工廠”已經形成一條規模巨大的“產業鏈”,販賣假文憑從造假、推廣到銷售環環相扣,“井然有序”。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文憑工廠網站數以百計,學歷造假“產業”在過去幾年中翻了一番,產值估計達到了5億美元。
危害:恐怖分子買假文憑
文憑工廠“產業”盛行,對正規大學提供的在線課程無疑構成很大的打擊。甚至有雇主因為懷疑在線課程學歷的真實性,對持有在線課程學歷的求職者一概不予考慮。
買假文憑赴美深造
恐怖主義活動的陰影令文憑造假更具破壞性。據美國媒體報道,2005年8月,美國當局在調查一些文憑工廠時,竟然發現有文憑工廠曾將假學歷賣給恐怖分子。
調查人員在搜查中發現許多假文憑售往沙特阿拉伯,疑遭恐怖分子利用,引起國家安全部門重視。
此外,還有一名具有敘利亞軍隊爆破專家背景的人向文憑工廠申請購買假文憑。
分析人士認為,恐怖分子可能會通過購買假文憑來獲得在美國高等學府深造的機會,甚至混入敏感部門和公司的高層任職。
在美國一些州,通過假文憑甚至就能夠換取駕照這種重要的身份文件。
現象:7天畢業 89美元買碩士學位
美國很多文憑工廠主要在互聯網上經營,推銷號稱能短期獲得文憑的在線課程招徠想購買假學歷的客戶。
“文憑工廠”抓住客戶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文憑,從而提高自己的職場競爭力的急切心理進行推銷。
它們誘騙客戶的手段幾乎如出一轍:“根據您的工作和生活經驗,我們能為您度身訂造文憑課程,最少7天就能畢業,趕緊把握這個機會吧!”
假成績單、假推薦信“一條龍”
“文憑工廠”網站往往偽裝成正規大學網站的模樣,令客戶信以為真,認為確實有這樣一所大學的存在。它們還懂得花些許錢在網上做廣告,使得自己混入正規大學在線課程的鏈接中間,使得客戶難辨真假。
據悉,有的文憑工廠還裝模作樣地要求客戶參加一次小考,或者提交一篇短文。而另外一些則赤裸裸地直接出售各種學歷文憑(包括博士文憑),它們根本不會詢問客戶的任何背景。
在美國,假文憑和假職業證書在互聯網詐騙類型中位居首位。過去十年,由于缺乏法律監管和道德約束,加上社會對高學歷的急切需求催生賺取暴利的機會,冒充美國正規高校的文憑工廠在互聯網上蔓延。據估計,在線“文憑工廠”已經成為一項價值數以上億美元計算的跨國暴利“產業”。
據報道,文憑工廠造假不僅包括假文憑,還包括了一整套假成績單、假推薦信等“一條龍”服務,甚至連假的文憑驗證機構都應運而生。
一個“文憑工廠”網站顯示,獲得一份碩士學位文憑只需89美元,如果需要成績單,則額外加收80美元。要想成績單上有“A”(優秀),就還要再加收 20美元。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文憑工廠”網站數以百計,學歷造假“產業”在過去幾年中翻了一番,產值估計達到了5億美元。
根源:缺乏監管
導致文憑工廠產業盛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假學歷的需求強大,另一方面是因為法律監管缺位。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由于州政府的打假法規軟弱無力,導致文憑工廠在當地尤其盛行。相比之下,美國很多州有法規對使用假文憑的行為予以嚴厲懲處,導致很多文憑工廠倒閉。
雖然很多雇主會對員工進行背景審核,但是很多雇主特別是小型商業雇主的審核往往很隨便。有時候,甚至連刑事背景審核都會有誤。美國勞工部門建議,雇主一定要打電話去美國教育部或者聯邦貿易委員會等相關機構來審核求職者的背景,并且要到不同部門進行交叉審核。
巴基斯坦過百議員涉造假
今年7月以來,巴基斯坦議員“假學歷”丑聞越鬧越大,有160名民選議員被扯了進去。
據報道,巴基斯坦法律規定,從政者必須擁有大學學士以上學位。不少議員持有的學歷來自根本不存在的學校。另外,涉嫌造假的學歷有一部分來自伊斯蘭神學院,這種學歷在巴基斯坦相當于學士學位。
目前,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已下令選舉委員會對該國大約1100名議員的文憑進行審查,迄今為止,已有12位議員因學歷造假“被下課”。
韓國明星學歷造假流行
2007年,韓國媒體調查社會名流的學歷問題,娛樂圈的大明星也在關注之列。
調查結果發現,演員張美熙、歌手朱英勛、藝人崔民秀、江錫、崔化晶和吳美熙等都在學歷造假之列。
日本前首相小泉學歷“摻水”
一直以來,不管是個人履歷還是日本政府官方網站均顯示,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1967年畢業于日本慶應大學經濟學部,196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
但小泉所稱的“倫敦留學兩年”被指水分頗多。倫敦大學稱:“小泉純一郎1968年9月30日至1969年6月20日以業余學生的身份在本院注冊學習。” 據倫敦大學解釋,業余學生是指該學生每周只需上不到15課時的課便可,而全日制學生每周至少得上35課時。倫敦大學稱:“小泉先生報了經濟特別課程,但他沒有獲得任何的學位。”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堅定)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網友實名制本意在于限制未成年人上網,但未成年人卻已找到了應對措施。在一些網站,身份證號碼信息正以各種名目悄悄在交易,而在QQ群這樣相對隱蔽的地方,身份證號碼更是公然被拿來叫賣。 隨著8月1日《網絡游戲管理暫>>>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