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iPad比iPhone更適合閱讀,進入AppStore的紙媒比如《連線》們有了更多的訂戶,iPad看來會如默多克所說“拯救報紙出版業”?
乙方:不盡然。目前還沒有關于主流紙媒從AppStore獲利的確切數據。相反我傾向于另一種態度。引用一則微博,大意 為:一夜間所有紙媒都視iPad為救主,但單憑iPad改變不了它們的命運。如果還秉持著精英或編輯的內容路線,自上而下傳播,訂閱和廣告等商業模式,孤島的使用體驗,話語權的把控,它們就還是忘了如何在本質上敗給UGC、SNS、Twitter的。
甲方:iPad/iPhone的AppStore其實是在加固而不是調整傳統紙媒的模式?
乙方:是這樣。正因為此,所以默多克們才似乎一眼就看到了希望。停止分享,圈起內容,用其品牌收訂閱費。一切都回到從前,紙媒們所賴以生長并熟悉的從前。這很可能是“蘋果的偉大所產生的假想”,提醒下,這又是一則微博。
甲方:但博客的形式早已存在。
乙方:如果把博客比作電的發明,那么微博就是有了中央電廠和電線傳輸之后對電的大規模和廣泛應用。我的判斷是:能寫并有意愿寫有價值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4倍,人均微博產量是之前博客的5倍。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有時間并愿意讀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2倍,適合閱讀微博的場所和碎片時間加總是博客的5倍。消費成本大大降低。于是得到:微博力量是博客200倍。多米諾骨牌就倒下了。互聯網本就要鏟除中介,作為知情人和公眾之間的信息中介,媒體地位必然削弱。
甲方:不過如上所說,微博還是精英的至上而下的傳播,話語權的把控。在這個背景下,媒體作為第三方,還是有客觀報道和衡量的價值的。
乙方:每一個精英微博的下面,都有成群結隊的評價和圍觀,人們已經不在意有沒有媒體來“客觀”評價了,他們自己填補了這個角色。微博讓信息碎片化。傳統媒體的長篇大論,越發不適合閱 讀。
說得直白一點吧。如果還跟著iPad走,就是跟著自己昨天的影子,很舒服但沒有什么前途。跟著Twitter走,就是跟著明天的奇妙世界,很忐忑但有著期望和可 能。
甲方:紙媒該做些什么?
乙方:做名人和草根做不了的事情,投入重大兵力、集團化作戰、實地考察和調研類的重頭報道,包括排行榜等需要數字分析的形式。再把這些內容以碎片化、但流暢的形式加以展示。不要有穿盔戴甲般的厚重感。人們喜歡深度,但短小跟深度不違背,即時、有感而發跟深度不違背。
作為一個鮮活的個體參與微博,而不是把那些自認有價值的東西往上貼,貼完走人。網絡人群碎片化地從IM、BBS、微博里吸收信息,他們的思路和脈搏自成一體,如果不是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就不知道他們的興趣和興奮點。
甲方:你能確定誰會成為這場變革的勝者嗎?
乙方:首先是原創者,原創再度為王。中介必然被削弱。你可以看見雅虎的衰落,HuffingtonPost借助原創博客和Facebook的人際傳播紐帶的崛起,騰訊和新浪們今天不再是渠道而是最大的原創媒體,還有名人微博的流行:因為他們最原 創。
其次,原創者當中,誰能從草根中吸取營養,誰最懂他們的需求,誰將勝出。你可以看見受人追捧的姚晨微博里滿篇的口語和隨性,你可以看見許多一本正經對墻說話的名人微博無人理睬。
我不肯定這樣做能否活下來,但我相信不這樣做一定會出局。(作者為騰訊網科技中心總監)
進入論壇>>(責任編輯:小齊)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周鴻祎在其微博里的一段話,頗為耐人尋味,或許是破解360種種秘密的最好密鑰:“被別人革命,當然很痛苦,那不如自己來革自己的命。日前,周鴻祎低調公布了360安全衛士將僅存的文字廣告拿掉,而這部分廣告價值至少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ad是歷史 Twitter是未來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3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