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陸家嘴論壇于6月25日、26日在上海浦東舉行。今年論壇的主題是危機之后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變革。東方財富網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直播。其間,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呂厚軍發表主題演講:
今天討論PE、VC,可能是比較熱門的話題,現在媒體也好,大家也好,都認為是全球PE熱潮。我個人理解,更準確可以理解為IPO的投資熱,或者是上市前股權投資熱。對這個問題,社會上議論的比較多,一方面可能是市場比較瘋狂,市場太熱了,另外也出現了一些非市場化的因素,大家都比較關注。對PE熱怎么看?我想談幾點看法。
就PE投資本質而言,有很重要的積極的意義。首先這是一個市場化的產物,在2004年前主要以紅籌方式做這個事情,2005年以后人民幣發展比較快,在主要的國內市場全流通以后,大家都在做這個事情。
但為什么大家要做,原因是比較多的,可能是出于項目資金方面的需要,有的是財務結構的需要,還有是股權結構的需要。作為上市前的融資,很多也是為了很好的、更快的上市。企業做了這種融資以后,除了解決資金需要以外,因為有外部投資者的進入,可能上市的進程、速度,或者整個安排更加有序,更加科學。
我經常給主管部門講,特別是給發改委領導一直在匯報一個想法,PE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外部效應,就是除了企業拿到資金以后發展速度加快以外,可能企業為了上市,內生的動力還是很強大的,這樣它會主動的解決一些歷史的遺留問題,包括稅務問題,當然更多是規范。
這樣給地方政府也好,給國家也好,提供更多的稅源。包括員工的四金問題,五金問題,環保問題,節能問題,等等。對一個不想上市的企業而言,要解決這些問題,沒有這種內在的動力是比較難的,或者在目前的這種市場情況下,是很難的事情。
一個企業得到資金以后,能夠快速的發展,對上下游,對當地其他的配套企業,也會帶來好的發展,對當地的環境,建立和諧社會,都是有好處的。這種外部效應,比資金所帶來效應要大得多。
我非常同意劉總剛才提的想法,很多人都認為做PE投資很賺錢,確實有賺錢的項目,有這些案例。這個有點像大家買彩票,或者中獎一樣,確實有人花2塊錢賺500萬,但是很少。
最近有一個統計數據,我個人覺得可能不完全,從2004年以來新設投資機構有1200家,我估計可能超過2000家。2000家機構里面,平均2個機構一年投一個項目,一年至少有1000個項目。2007、2008、2009年上市的情況差不多299家,2009年最多是99家,前兩年是200家。
299家企業里面有投資機構的差不多三分之一,100家左右,去年99家里面有47家有投資機構。我們也統計了一下,這47家機構在企業里面平均待的時間超過了5年。也就是說,那么多企業就只有這么幾家上了,而且待的時間也就那么長。
所以,真正成功的案例畢竟是少數,我最近偶然翻了一下以前的資料,看到2000年大概有200多家項目名單,當時報深圳創業板上市,現在大概有三分之一已經沒有了。我那時在投行,有很多機構也投進去了,如果企業都不存在了,投資可能也血本無歸了,這可能就是投資的殘酷性。所以,大家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從這些看法當中,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市場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或者一些過熱的現象,很正常。因為這個市場畢竟還有賺錢的財務效應,既然有錢賺,為什么大家不來投資。第二,大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包括投資也好,人力資本投資也好,都要保持一份清醒。
我們要建設一個專業化的道路,或者是管理專業化的道路,做一個主動的價值投資者。我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現在PE很熱,市場很繁榮,也很混亂。這種狀況下,作為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的投資者應該怎么做,從哪些地方著手。我前段時間到北京訪問一個很著名的投資機構,管理差不多超過40億美金的資金規模,是全球配置資產。
我去之前還在想,目前這個市場去拜訪別人,對方應該心情不是太好,因為整個市場不是太好。我交流以后才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他們感覺好像對他影響不是太大,而且他們也不關心每天整個市場的漲漲跌跌。他們投資的行業不是特別多,對行業做比較深的研究基礎上,對企業做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選擇的配置。
現在大家做PE的,很多人只要能上市,只要市盈率比二級市場看起來低,就會投,他不做行業調查,也不做競爭分析。也有企業的問題,企業對投資者講,我就多少價格,要投不投,要投明天簽協議,這種情況是很可怕的。在2007、2008年一些機構資本資產縮水的不少,而且很難脫身,當時的情況跟現在的情況很像。
我們投什么企業,怎么投是兩個問題。當然很多人都講價值投資,在所有書上都講投人,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還是投人。我認為說對了三分之一,有價值的投資有三要素。首先,人肯定是毫無疑問的,還有行業和時機。
如果這個行業沒有到這個基金適合投的地步,或者已經到了很成熟的時機,也很難找很好的爆發式的成長的機會。如果你選對了人,在合適的行業,在恰當的市場時機,投進去,應該不會搭錯。
既然朝著這個目標選,那么怎么選。正好一個朋友送我一本書,叫《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其中一個理念對我很有啟發,提出積極投資的自然配置的理念。我們可以借用這種理念,叫主動投資的理念。相對于做股權投資,大家都是做財務投資者,股權比例相對不是很大,可能是一個財務投資人,是被動的投資。
我們通過對行業的認識,主動的選擇,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做投資,可能對投資本身的效果,對企業長期增長收益的獲得是有幫助的。
怎樣才能做所謂的主動的,有價值的投資?大家可能有共同的認識,就是人。目前國內市場,資本市場出來的人比較多,搞投行的,法律的,會計的,這些人比較多,這些人專業知識比較多,行業經驗比較缺乏。
在企業機構投資過程中,可以引導專業人員向他喜歡,或者偏好的,或者投資者也偏好的行業,進行研究。 過不了多長時間,也會成為資深的投資專家。另外,也可以吸引一些能夠進入資本市場潛能的專業人員, 如果這兩個結合起來,對被投資企業的增值服務會更大。
現在這個市場比較復雜,也很熱,競爭很激烈,雖然項目資金不缺,但是要找好的項目,要找好的投資者參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機構,從長遠看,如果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應該會立于不敗之路。
本網整理,未經嘉賓本人核實。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中廣網北京6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17時22分報道,業內人士指出,土豆網與騰訊搜搜的合作具有戰略意義。一個是中國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視頻分享網站,一個是中國服務最多網民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公司旗下搜索>>>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