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關注已久的網店實名制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從2010年7月1日起,自然人開網店的,要提供姓名和地址等真實身份信息,由平臺網站進行審核并在網頁上標明,同時,還要建立登記檔案并定期核實更新。而這些信息可以被消費者直接查詢到。
這是近日工商總局出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中涉及的一個重要內容。業內人士指出,這個規定可能會加大平臺商日后的審核監管責任,不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后續細則的出臺更為重要。
交易平臺責任更多
“《暫行辦法》對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規范促進作用,”對于網店實名制的正式實行,淘寶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際上,從2003年至今,淘寶網實行實名制已經有7年時間了,而不是從7月1日才開始。新規出臺讓我們覺得歡欣鼓舞,因為我們在相關部門沒有硬性規定時就以實名制規范店家,現在得到了認可。”
事實上,淘寶多年的嘗試也有一些并不完善的地方。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子商務分析師方盈芝表示,淘寶此前只是要求個人網店在最初進行個人身份證的核實,至于這家店到了皇冠級別,如果進行私下轉讓,淘寶并不知道。
“另一個信息不對稱之處在于,根據淘寶目前的規定,個人賬號一旦和身份證綁定、發生了商品上傳和出售后,賬號和身份證就不能注銷。”方盈芝指出,盡管淘寶的出發點是杜絕欺詐,只要發生交易行為,這家網店即使遺棄,也不能注銷。
比如一家兩人合伙的網店,當時注冊登記身份證的合伙人如果退出,就無法自己重新開店,因為之前網店的信息無法注銷。“這次的《暫行辦法》顯然在淘寶探索的基礎上更加完善。其中的一個重要規定就是,個人信息不僅要登記核實,還要實時更新,這就解決了此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敏感神經怎么碰?
近年來,網購市場發展日益迅速,艾瑞咨詢最新市場數據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026.9億元,同比增長119.4%。在網絡購物逐漸成為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重要消費途徑的現在,誠信問題是其中最為敏感的神經。
三十到五十商城的CEO龔文祥告訴記者,正是由于電子商務領域存在著公信力弱的問題,使得零售市場最強勁的消費群體30到50歲的群體對電子商務敬而遠之,這無形中阻礙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我們被迫在二三線城市推出了高成本的線上線下結合模式,消費者可以在店里體驗商品,并且完成支付。”龔文祥說。
的確,一個不誠信的環境最后傷害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是想在其中分一杯羹的眾多商家。BIMC的董事總經理黃相如原本是在做電子商務外包服務,但是由于網絡上假貨泛濫,使得客戶對于進入電子商務異常猶豫。黃相如也不得不先放下外包業務,為客戶做起了“網上打假”的服務。
對于是否后續會有稅收問題,工商總局相關人士未有解釋。《暫行辦法》相比于2008年北京市出臺的“網店新規”是一種進步,其內容并沒有網店新規中強制要求個體網店必須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的規定,網店新規因為不具備實際操作最終不了了之。即使如此,在接下來的《暫行辦法》細則中要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
“比如,平臺商究竟有多少責任,應該對網店如何管理?對于那些不依靠平臺,自己去做購物網站的個人或企業又怎么實現實名制,由誰來監管?另外,每個店家都實行實名認證后,對個人隱私有什么保障和補救措施?”黃相如認為,網店實名制的下一步細節成為多方密切關注的內容。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5月份有一個美國比較權威研究報告里面有組數字,說從07年《華爾街日報》被默多克的集團收購以后,訂閱數已經增長了20%,而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和《今日美國》讀者沒見增長,《今日美國》是除了《紐約時報》以外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店實名制 交易平臺連帶誠信問責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