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深圳剛剛閉幕的文博會獲悉,目前數字出版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去年中國數字出版業整體收入達到了750億元,首次超過了傳統圖書出版業產值,而今年數字出版會破千億大關,出版業的數字化浪潮已經勢不可擋。
幾年前,在音樂的數字化浪潮下,整個唱片業潰不成軍,如今來勢洶洶的數字出版浪潮會革了誰的命?在作者——— 出版社——— 印刷廠——— 發行商——— 讀者這一傳統出版產業鏈條中,出版社是毫無疑問的主導者,如今一大批發揮著從內容制作、運營、發行等各類出版社功能的互聯網公司通過聯系上下游而沖擊著出版社。新的數字出版價值鏈正在重新洗牌,各方勢力跑馬圈地,爭奪定價權。
數字出版加速書報刊轉型
百科全書行業,在其他網絡沖擊下,應該說是將近消亡,在網絡和 M P3沖擊下,傳統的音樂產業這些唱片公司也活得很慘,只是在中國移動一些支持下活下來,傳統的書報刊產業會怎么樣呢?
5月5 日,美國老牌新聞集團《華盛頓郵報》宣布,受連年虧損影響,公司決定出售旗下創刊77年之久的新聞類雜志———《新聞周刊》。77年老報“掛牌”出售,令傳媒業震驚,作為美國傳媒業的旗艦期刊之一,《新聞周刊》多年來享有盛譽,但伴隨近年來傳媒產業巨大變革,以及經濟衰退的陰云籠罩,紙媒固定訂閱用戶銳減,不得不走向出售的道路。
《參考消息》報社副總編輯范偉國介紹,早些年中國報刊非常熱情地擁抱網站,但是后來的結果令很多報刊感到非常痛苦和無奈,許多報刊把自己的寶貴內容廉價或者無償提供給網站,報紙的轉載率上去了,但是市場的發行量卻下來了。
隨著電紙書和其他手機閱讀器的推出,《參考消息》開始進行數字發行戰略布局,除了內容制造商,包括新華書店在內的傳統的發行渠道商早在幾年前就被網絡書城打得潰不成軍,江蘇鳳凰新華書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金國華透露,大書城時代,傳統的圖書渠道正在向電子化轉型,“江蘇鳳凰新華是在去年3月開始運作漢王電紙書的銷售,到今年2月賣出去了5000余臺。就是今年的3、4月份的銷售淡季,仍然保持著每個月1000臺以上的提貨量”。
傳統出版商進退兩難
在作者—出版社—印刷廠—發行商—讀者,
這一傳統出版產業鏈條中,出版社是毫無疑問的主導者,面對野心勃勃的數字平臺廠商,他們最擔心的是在新的產業鏈里喪失主導地位,變成弱勢的內容提供商,重蹈數字音樂的覆轍。在中國去年200億元的數字音樂銷售收入中,音樂公司只拿到了5億元。
大多數出版商都意識到轉型的必要,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出版社成立了專門的數字出版公司,大多數出版社只是成立一個兩三個人的數字出版部門,有的甚至都沒有專人來負責。
中信出版社新聞媒體事業部總經理黃锫堅坦承作為內容提供商的中信有“很強烈的危機感”。但商業模式缺失讓數字出版停留在“ 兩 頭 熱 、中 間冷”的狀態,即使政府大力呼吁、互聯網廠商拼命鼓吹,出版社并不熱衷。黃锫堅認為出版社跟電子渠道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支付通道是如何實現的,因為電子的東西和實體不一樣,比如我給渠道提供一萬冊書是很清楚的,但是我給一個電子通道,一個電子版權,他賣多少其實我們是不清楚的,里面有很多復雜的定價和創新模式。比如我們定價一本書多少錢,在一個新的電子通道里面可能有新的定價模式,比如給用戶一個月的訂費,他可以下載某一類書,或者某個出版社的書,這都是存在的。”
產業鏈各方爭奪定價權
“手機新媒體發展迅猛,2010年預計網民將達到3.3億。3G的出現讓運營商將電腦、電視、手機三屏提供融合服務成為可能,對應的移動增值業務將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手機閱讀內容可控制,支付起來更方便,使得傳統的出版機構更愿與手機合作”。
文博會期間手機新媒體研究中心成立,據融創天下的負責人介紹,融創與深圳大學合作的新媒體研究中心的發展方向是共同研究手機媒體的媒體形態、用戶習慣、消費習慣和運營經驗、展手機媒體領域的研究,創天下運營的無線城市這種項目就需要大量手機媒體人才培養中國手機多媒體內容制作專業人才。
但中信出版社黃锫堅認為,中信與中移動合作待遇并不高,“和漢王合作,數字出版物的價格是由我們定價,而且是二八分成的模式,我們能拿到八成,而和中移動合作,我們只能拿到四成,中移動拿大頭。”萬榕書業總經理路金波也直言中移動拿六成是“壟斷產生的結果”,“中移動把數字出版物的價格打得便宜,甚至兩三元錢就能包月,我們一本書只能拿到幾毛錢,作者再分成一半之后,我們和作者各自只能拿幾分錢。”
除了產業鏈各方分成模式,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認為“商業模式當中一些免費的模式也是值得考慮的,免費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內容的免費。像我們看電視,我們聽廣播,我們上互聯網,對用戶來說都是免費的,但是它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廣告內容獲得收入。未來電紙書內容這種免費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它的傳播成本沒有了;當然也會有另一種免費的方式,就是電紙書免費,內容收錢。未來到底是走哪一種,我們也在分析和研究,要電紙書終端免費,內容一定要創造價值,一定要得到保護,至少它可以低價。”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正是在競爭對手的鼓動之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決定對Google收購AdMob交易計劃進行嚴格審查,而Google方面當然也反唇相譏,稱蘋果等公司才是不公平交易的主角。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Google首席執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字出版收入首超傳統圖書 各方爭奪定價權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