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好多QQ群,現在都要求大家以實名出現,這是不是和此前說的‘網絡實名制’有關系啊?”近日,網友紀先生向眾網民求教。紀先生認為,QQ群是一個虛擬世界,現實中的陌生人聚集在這里,如果必須公開真實姓名、職業等個人信息,不太令他放心。
紀先生所在的是一個休閑娛樂QQ群,閑暇之時,QQ群組織大伙外出踏青、自駕旅游,氣氛很是不錯。可最近,QQ群內突然公告要求“每人的ID必須是真實名字,相關信息也不能虛假”,不然就會被淘汰出群。于是乎,不少人都以真實姓名出現,但這卻讓紀先生有些犯難,“畢竟大家還沒有一個較長時間的了解過程。”紀先生詢問說,是不是聊天QQ群都開始這樣要求。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QQ群有同樣要求,尤其是小區業主群、校友群、同事群等對此要求最為嚴格。在南沿線一樓盤的業主群里,每位群友的ID格式統一為“樓棟+單元+門牌號+姓名”,否則無法通過群主審核。他們的意見是以免不相干的人進群里來招搖撞騙。而一位校友群群主則表示,群內眾人都是熟人,沒有必要在ID上搞一些霧里看花的虛名,直接用真名比較好,“免得我想找誰聊天,還要點開資料看是不是他。”
對于紀先生的疑問,眾群主紛紛表示,群內 ID用實名,屬于群內聊友間的約定俗成,與“網絡實名制”沒有關系。而中國“網絡實名制”的源頭,一般都認為是2002年清華大學新聞學教授李希光提出建議“中國人大應該禁止任何人網上匿名,同時網上寫東西要負法律責任”,這番言論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一段時間言辭激烈的爭論后,并沒有出臺相應措施。 2008年8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答復網絡實名制立法提案,雖未獲通過,但表示,“實現有限網絡實名制管理”將是未來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方向。今年年中,國新辦首次確認,我國正積極探索及推動論壇等各種網絡互動環節的普通用戶實名制,已在重點新聞網站取消新聞跟帖“匿名發言”功能,并取得實效。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本周二舊金山舉行的InsideSocialApps大會中,數位美國社交游戲產業的大腕齊聚一堂,就社交游戲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的前景進行了討論。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本周二舊金山舉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QQ群里逐漸實名化:群友之間的約定俗成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4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