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不同于實體經濟,解決電子商務消費安全問題,應重點扶持正規企業做大做強,壓縮網購違法空間。”市市場監管局局長申慶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記者昨天下午從“3·15”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別開生面的“網上3·15”近日將在“3·15”活動中首次開通,如何對電子商務市場實施有效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成為近期網上的熱點話題。
互聯網投訴同比增長2.5倍
來自市消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有關互聯網的投訴共416宗,同比增長約250%,其中網上購物類投訴141宗,同比增長約127%。從受理的投訴情況看,除了消費者網上購買的商品質量有瑕疵、貨不對版外,有關網絡游戲等虛擬財產被盜被封、經營者發布虛假信息、收取貨款后不發貨、經營者卷款逃跑等侵權和欺詐行為的消費投訴正日益增多。
市市場監管局有關人士指出,即便如此,上述數據仍不能全面反映出深圳電子商務市場消費安全的現狀。當網購日漸成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時,隨之而來的消費安全問題也愈發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正發展成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新問題。
深圳首開網上“3·15”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深圳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并以超過50%的速度在增長。深圳網民總量約438萬人,其中網購人數近112萬人,網上購物比例約為26%,高于全國總體水平。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市場監管部門如何對電子商務市場實施有效監管?廣大市民尤其是熱衷于網購的消費者有何良策?今年“3·15”期間,市市場監管局、市消委會將首次聯合深圳新聞網舉辦“網上3·15”訪談活動。該活動以電子商務監管服務及消費維權為重點,圍繞深圳電子商務市場現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如何實施有效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話題,邀請廣大網友共同討論,從而促進我市電子商務市場的健康發展。
如何解決網購消費安全
在昨日舉行的“3·15”活動新聞發布會上,就如何解決網購市場消費安全問題,申慶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表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不同,政府監管如何能更符合電子商務企業的特性,全國都在研究,深圳的思路也要調整。他認為,必須首先立足于服務,對電子商務企業,不是說不管,而是在為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研究了解其特性,從而加強有效的監管。
申慶三稱,過去消費常說要“貨比三家”,對于網購則可能是貨比百家甚至千家。在這一過程中,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實施消費引導。他建議,由政府部門建立起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電子商務企業的登記注冊等監管信息,引導消費者選擇合法正規的電子商務企業,從而不斷擴大正規企業的消費市場,同時不斷壓縮網購市場中的違法空間。
網上開店該不該辦照
去年底,國家工商總局擬定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通過網絡從事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自然人,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取得相應的行政許可,并辦理工商登記注冊;自然人應當向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的經營者申請實名注冊;具備登記注冊條件的,應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注冊。該《暫行辦法》目前仍在工商部門內部征求意見。一時間,有關網上開店要經審批的話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一大熱點。
從事經營活動,就必須依法辦理營業執照,網絡經營也不例外,這是過去有關部門一直遵循的法規。表面看來,這似乎更加有利于政府監管到位,深思則不然。以深圳為例,截至2009年,在阿里巴巴開網店的人數已超過30萬人。如果按照對待實體經濟的法律規定,對其一一實施監管,不僅為經營者辦理相關手續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耗費了政府部門大量的行政資源。
申慶三對此表示,從事網絡經營活動的網站平臺一定要注冊,如騰訊、淘寶等,但一個平臺對應著多種方式的經營,乃至成千上萬的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是否也需要一一注冊,還有待進一步討論和研究。他同時透露,市市場監管局目前正承擔著電子商務市場監管體系和信用體系的建設工作,而服務電子商務發展的有關措施近期也有望出臺。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國外媒體近日發表分析文章稱,中國網游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同時也是最大的營收和利潤來源。盛大在該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但從各網游企業先后發布的財報來看,網易或將挑戰盛大地位。 北京時間3月2日消息,國外媒體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店是否需要注冊有待研究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5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