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的互聯網對現實社會的挑戰和改造正在加劇。在過去的2010春節期間,年輕人將“守歲”、“零點倒數”、“拜年”甚至“放煙花爆炸”、“逛廟會”等傳統習俗通通搬到了網絡上。在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貼吧,投票顯示,有8成以上的網友選擇“邊看春晚,邊在貼吧討論”,而當2010的新年鐘聲敲響,這一社區平臺更是出現了“2億吧友一起倒數”的盛況。
在老百姓普遍覺得“年味越來越淡”,社會學家大呼“留住‘守歲’文化”的時候,互聯網的大肆“入侵”,究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破壞,還是另類救贖?不管答案如何,在互聯網時代,“過年”的含義和方式正在越來越多元化。
歲月流轉,滄海桑田。回首過去幾千年,實際上“春節”習俗一直在演變。從殷商時代的祭神祭祖,到西晉時代的“守歲”,再到漢代的“壓歲錢”……到互聯網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這種演變越來越劇烈。
“哥過的不是年,是寂寞。”一位貼吧網友用最時髦的網絡語言詮釋這種劇變,這或許代表了一個群體的觀點。
多臺“春晚”切換看
包餃子、吃年夜飯、看央視春晚是多數家庭對除夕的安排,尤其是春晚,從1983年開始,它就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然而,今年有很大的不同,盡管央視披露的春晚收視率依然高不可及,但人們看“春晚”的方式正在變革。
很多年輕人一邊和家人一起看“正牌”春晚,一邊卻在網上盯著其他春晚節目。“央視春晚有不少節目我并不喜歡,今年有多臺‘網絡春晚’上演,這樣既可以陪家人,又能開個小差,看看其他精彩節目。”
更多的人選擇了“邊看邊聊”。貼吧在大年三十下午6點放出“春晚直播貼”,到初一就獲得超過百萬次點擊、近3萬個回復。而在大年三十、初一兩天,一向“惜字如金”的百度
推薦閱讀
美國輿論界最近盛傳“中國威脅美國網絡安全”論。多家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渲染中國對美的網絡攻擊多么危險,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也撰文,呼吁美國政府與中國簽訂雙邊協定,以免遭中國黑客攻擊。 據2月24日出版的《環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度貼吧“春晚直播貼”1天點擊過百萬次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5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