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外媒報道,《紐約時報》宣布將于明年開始對在線文章進行收費。《紐約時報》聲稱,將采用一種在讀者一個月里閱讀文章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開始收費的“計費模式”,訂閱了印刷報紙的用戶則可免費訪問網站。
無獨有偶,國內部分傳統(tǒng)媒體也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開始逐漸推進在線閱讀收費業(yè)務,其中包括《人民日報》。有業(yè)界人士表示,過去大部分人對在線閱讀收費不看好,不過,隨著國內互聯(lián)網版權備受重視,未來在線報紙收費會將成為一種趨勢。
百年外媒欲以此獲生機
目前,國外多家報紙對其網上內容進行收費,包括著名的《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高舉“在線新聞收費”大旗的,正是新聞集團掌門人默多克。去年5月,默多克放言,在未來12個月內,新聞集團旗下部分報紙網站可能采取收費模式。并多次表示,“報紙網絡收費將成為一種趨勢”。
被業(yè)界譽為榜樣的《華爾街日報》,表示目前在線閱讀付費用戶已達到1000萬。
據(jù)了解,《紐約時報》在明年推行在線報紙收費業(yè)務的同時,將會與蘋果合作,在其平板電腦上引入報紙內容,以此開辟新的銷售渠道。
不過,F(xiàn)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詹姆斯·麥奎維認為,在線報紙收費風險顯而易見,很可能失去一半的讀者,意味著廣告收入也將下降一半。據(jù)尼爾森的數(shù)據(jù),目前《紐約時報》網站的月訪問用戶數(shù)約為2000萬。
《紐約時報》曾經推出一個名為Times的內容收費計劃,由于用戶未達到預期,在2007年被迫擱置。
國內傳統(tǒng)紙媒大膽試水
而今年1月1日,國內影響力最大的報紙之一《人民日報》正式啟動數(shù)字報紙收費業(yè)務。該報收費模式有三種:每月24元、半年128元和全年198元,讀者可以通過在線支付、銀行轉賬和郵局匯款等方式支付閱讀。
然而,當大眾目光再次聚焦到最敏感的問題——在線報紙收費是否盈利時,人民網相關負責人的回答則是,預計這一舉措在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大收益,但將促進報紙的發(fā)行,并為防止盜版侵權提供技術保障。
業(yè)內人士分析,《人民日報》向來是觀察中國政策走向的一個窗口,現(xiàn)在“大膽”地啟動在線報紙收費,是否會引發(fā)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其他傳統(tǒng)媒體對數(shù)字版的收費行為。過去大家討論的焦點都在于網民是否愿意付費在網上獲取內容,這因為網上免費的東西太多,當中有部分是盜版造成,如今國家大力打擊網絡盜版,也預示著未來互聯(lián)網上需要收費的內容會越來越多。
不僅是《人民日報》,國內一些報業(yè)集團也在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初,開始推行數(shù)字報紙收費業(yè)務。為了吸引讀者“嘗新”,一方面,在線訂閱要比購買傳統(tǒng)紙質報紙月費用便宜;另一方面,則是給用戶帶來多媒體的閱讀感受——讀者可選擇真人語音朗讀,更有視頻新聞,廣告亦是多元化模式播放。
逾七成受訪者不愿付費
盡管目前已擁有如此多的先行者,但大部分傳統(tǒng)紙媒還在觀望,最擔心的問題仍是提出收費會造成用戶流失。
國內調查公司Harris民意調查本月發(fā)現(xiàn),7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愿意為閱讀存儲在網絡上的報紙支付任何費用。而國外調研公司GFK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87%的網民不愿為網絡內容付費。
北京網絡媒體協(xié)會會長閔大洪指出,目前在中國進行網絡內容的收費閱讀還存在一定困難。首先,中國互聯(lián)網的版權意識還比較落后,要令讀者放棄新聞門戶網站的免費內容,轉而付費閱讀一份報紙的內容比較困難。其次,網民免費獲取信息的習慣已根深蒂固,在免費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收費服務,很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有業(yè)內人士建議,在線報紙收費可考慮不同讀者進行選擇性收費,例如對已經訂閱報紙的人群免費,對在線閱讀的進行收費。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yè)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UCWEB(優(yōu)視科技,以下簡稱“UCWEB”)CEO俞永福向新浪科技表示,UCWEB不愿再做市場的旁觀者,希望能夠抓住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機會成為領軍企業(yè),他同時透露,今年將發(fā)力一些新興的國際市場,希望能夠有所作為,計劃很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紐約時報》網站明年開始收費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5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