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繼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1日發表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并在演講中力挺谷歌、將中國列入“限制網絡自由”的國家后,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就谷歌事件表明態度。美國白宮方面22日說,奧巴馬對谷歌遭遇襲擊一事感到“困擾”,他要求中國對安全疏漏做出“解釋”。美國政府向中國發動的“互聯網攻擊”正在層層升級。
據法新社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中國對谷歌遭到所謂襲擊的事件“做出解釋”。美國白宮副發言人伯頓(Bill Burton)22日在“空軍一號”上稱:“就像奧巴馬總統所說的,他仍然對谷歌網站在中國遭遇的網絡安全問題感到‘困擾’。”
伯頓還特別提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21日的演講內容:“如同希拉里所說,我們都在等待來自中國的一些解釋。”
希拉里在發表題為“網絡自由”的演講中四次提及中國,她批評中國對網絡信息進行管制,并呼吁中國對谷歌及其他美國公司受到的網絡攻擊展開徹底調查。在講話中,希拉里大談信息自由帶來的好處,并不時對伊朗、朝鮮等國的網絡使用進行批評。
專家:美國調整戰略 將與中國打“互聯網牌”
與希拉里演講僅相隔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就通過白宮表明態度,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國際問題專家余萬里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對美國政府有關動作感到“驚訝”。谷歌事件從一個商業問題已經上升到了美國政府的層面,并且其最高領導人都已表態,說明美方大有在互聯網問題上“大動干戈之勢”。
余萬里認為,美國政府目前的種種動作可能得出兩種邏輯判斷。其一是源于一種“意識形態的沖動”,想借谷歌事件小題大做。其二,在互聯網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可能已成為美國政府一個“戰略上的、有計劃的行動”。
他說,美國以前很少在互聯網方面責難中國,這次美國政府借谷歌事件“鬧得這么大”,說明美國未來可能在戰略上做出調整,“與中國主動打互聯網這張牌”。余萬里提醒,美國如若挑起中美間的新戰場,對中美關系的大局勢必產生影響。
中國互聯網成就不容抹殺
中國外交部22日表示,美方指責中國的互聯網管理政策,影射中國限制互聯網自由。對于這種違背事實、損害中美關系的言行,中方堅決反對。外交部表示,中國互聯網是開放的,中國也是互聯網發展最活躍的國家,中國憲法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推動互聯網的發展是中方的一貫政策。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3.84億,與2008年年底相比總長8600萬,年增長率達到28.9%,網民數量進一步創造歷史新高。網站數量達到323萬個,互聯網普及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網上交流也十分活躍。據統計,中國現在有論壇上百萬個、博客2億多個,每6個中國人就擁有1個博客,網民每天新發布的博文超過400萬篇。
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也在22日所撰寫的文章中說,“短短15年間,中國互聯網發展達到如此規模和水平,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績。這充分說明,中國的互聯網發展環境是好的”。他寫道,試想,如果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不好,怎么可能成長出新浪、搜狐、百度這樣的知名互聯網企業?如果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不好,微軟、雅虎、思科等境外互聯網大公司又怎能從中國市場獲得可觀的利潤呢?
依法管理互聯網是國際慣例
不可否認,朝陽產業的互聯網在帶來巨大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通過網絡傳播淫穢色情內容、鼓吹民族分裂等現象也屢屢顯現,這也成為國際社會所共同面臨的問題。
在涉及個人隱私、政治等問題時,依法管理互聯網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外資企業都應該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尊重公眾利益和文化傳統,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據《紐約時報》報道,在韓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谷歌都因違反規定而引發爭議。2009在韓國政府出臺規定要求用戶用自己的真實姓名注冊后,谷歌對其當地版YouTube視頻服務用戶上傳材料進行了阻止。在意大利,四名谷歌高管因侵犯他人隱私而受到指控。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王晨近日也表示,中國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期、社會矛盾凸顯期,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相互激蕩,網上輿論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切實引導好網上輿論,是維護網上信息安全的重大舉措。
王晨表示,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互聯網運營企業、各類網站都要切實承擔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工作,自覺接受政府部門的監督和指導,健全內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調研公司comScore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谷歌全球市場份額為68%,高居榜首。雅虎位居第二,市場份額為7%,搜索次數為94億次,同比增長13%。百度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6.5%,搜索次數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對華互聯網攻勢升級 美要求解釋谷歌事件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11231/2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