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靳遠)日前有消息稱,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已敲定鼓勵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框架方案和具體實施細則,隨后將向相關各方征求意見。“民間資本進入電信業的試點方案日前已經上報國務院,最快在本月底就能出臺”,一位參與制定試點方案的消息人士說。
該人士稱,包括增值業務、通信工程建設在內的電信業八大領域將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另外,民資租用運營商網絡和設備的費用也有望進一步降低,這將促使更多有技術、有財力的民企能夠進入電信業,有利于行業市場規模在短期內實現快速增長。
在我國電信業長期處于壟斷格局的情況下,民資進入當然是好事,不過,他們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呢?
自從2010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之后,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就已經向民資敞開大門。“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被正式寫進國務院文件。
按照工信部今年6月發布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可以參與移動通信轉售、接入網和駐地網、網絡托管、IDC和ISP、通信工程、基站設施、參股基礎電信以及走向海外市場等八個領域。
也有業內專家認為,還應該開放虛擬運營市場,“這點最主要。”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說。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2011年通信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約1萬億元,且每年收入增速不低于當年GDP。從產值而言,電信市場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三大國有電信運營商都不約而同遭遇“成長天花板”——用戶增長乏力、利潤增速下滑、惡性競爭迭出、轉型成效甚微等等。
與高度集中的電信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民營資本占據絕大多數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則不斷發生令人驚喜的變化,產業主導權也在悄悄易手,《財富》500強排行榜位次的更迭從側面印證了這一事實。
開放民資進入相關領域已成為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今年以來,隨著42項民間投資實施細則全部出臺,民間資本走進了投資新時代。一方面,制約民間投資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消除,如金融、鐵路、航空、電信、電力等重點領域向民間投資全面開放;另一方面,民間投資的服務機制更加完善。目前,許多地方建立了民間投資服務中心,對民間投資項目實行分類指導,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從電信業的產業發展看來,民資進一步進入電信業,不是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也不是民資瓜分三大運營商地盤的過程,而是多方構建健壯的產業生態系統,促進電信業市場蛋糕做大做強,最終實現共贏的過程。
從通信服務本身來講,民營資本可以從三大電信運營商手中購買基礎電信服務或租用電信基礎設施,包裝成自有品牌并重新定價,這也意味著電信市場上將會出現種類豐富的各種新服務。電信市場新的運營主體借助微信和微軟的SKYPE等移動互聯網的通信服務和盈利模式,推出類似“1分錢打國際長途”、“非高峰期通話免費”等低價通話業務,用戶將會享受到更多元化和更低資費的通信服務。
不過,在我國電信業長期處于壟斷格局的情況下,民資進入也面臨著不小的困難。
自2011年國家發改委發起針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壟斷調查后,電信業一時間備受詬病,但幾大電信運營商把持這個市場的壟斷格局仍未打破。這也為民資進入電信業在無形中設置了“玻璃門”。
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一位專家指出,盡管民資進入增值電信服務等領域將是大勢所趨,但“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對民資而言仍面臨具體的操作困難,加快民資進入基礎電信業的法律法規有所缺失,沒有法律的保障,開放就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而對于有望率先放開的通信工程建設領域,也有人認為,由于民資企業遵循的行為規范標準較低,“在工程、財務、管理等方面,均低于運營商標準,勢必對一些行業規范造成影響。”提出這種看法的人士表示,這事實上不是擔心,而是既成事實。
飛象網CEO項立剛也指出,“目前的現狀則更可能傾向于基礎電信業務,即使放開讓更多民營資本進來,大投入、回報慢的特點也會使民資難以發展。但現在國家對牌照發放控制嚴格,民資進入只能攤股,操作難度較大。”
因此,綜上所述,在歡迎工信部出臺新政策的同時,多數民營資本也看到,要想在寬帶接入等領域真正獲得規模收益并非易事。中國電信壟斷了多數的國際出口帶寬,當前的互聯網內容絕大多數存放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網絡之上,高額的網間結算費用令中國移動、有線運營商等新寬帶接入服務商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更為不利的是,最近兩年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明顯加強了對寬帶基礎設施的投資,而民營資本很難負擔大規模的光纖基礎設施的投入。這等于是提高了民資的準入門檻。在現有方案細則之中,仍然看不到相關方案的配套內容,這將直接影響到民營資本的投資熱情。民營資本該如何在寬帶領域獲利是個嚴峻問題。
而隨著互聯網接入牌照的發放,在八大向民營開放領域當中,移動轉售業務的開放方式和程度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市場熱議多年的虛擬運營商,有可能會隨著工信部向民營資本開放移動轉售業務而最終落地。不過實施虛擬運營的難點在于,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沖擊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也已經開始下滑,數據、信息服務業務比重提高。究竟向虛擬運營商開放哪些業務成為了當下要解決的難點。
對于虛擬運營商,其引入會沖擊到三大運營商的利益。實施虛擬運營的難點在于,在移動互聯網業務的沖擊下,移動語音業務收入也已經開始下滑,數據、信息服務業務比重提高。究竟向虛擬運營商開放哪些業務成為了當下要解決的難點。目前來看,幾大運營商并不希望多出幾家靠租借網絡為生的“同行”,使得自己遭受沖擊,讓競爭局面更加復雜。同時,引入虛擬運營商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會涉及到一系列管制方面的問題。比如互聯互通,對租用網絡的虛擬運營商,網間結算應該如何落實?太貴,虛擬運營商承受不起,無錢可賺。太低,運營商又不樂意。同時虛擬運營商在整個市場中力量弱小,是否應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力度多大?這也是難題。
推薦閱讀
中國移動是于今年9月開始進行TD-LTE終端招標的,主要用于13個城市的TD-LTE技術規模試驗,總計七大類TD-LTE終端,11月公布結果時向廠商公布的是共計采購34700部。 12月18日上午消息,中國移動TD-LTE終端招標再增變數,>>>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21228/9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