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已經了解,iPhone 5配備的“視網膜顯示屏”與iPhone 4S顯示屏的寬度一樣,長度比后者約多出半英寸。視網膜顯示屏的成本為44美元,比iPhone 4S顯示屏多7美元。iPhone 5顯示屏采用了內嵌式觸控新技術,該技術使用的面板層比前幾代觸控屏要少,價格也可能略高。不過,從零售市場看,iPhone 5的零售價與iPhone 4S一樣,起價都是199美元(需簽訂兩年新套餐合約)。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一份分析報告中得出的結論,iPhone 5的一些重要零配件在價格上略高于上一代產品,不過,蘋果成功利用了其他零配件價格降低的優勢,從而令整機組件總成本僅略高于上一代產品。據IHS估計,iPhone 5零配件的材料明細表總價為197美元,比iPhone 4S僅高出9美元。其中,iPhone配備的電池、內存芯片以及Wi-Fi和藍牙芯片總計下跌了20美元。
蘋果公司能夠壓住iPhone 5價格,是成功控制供應鏈成本的結果。在每一個加工工序中,新興市場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內地的代工商,貢獻良多。然而,成本已然悄悄上漲。先是工資,再是管理,都不省油。上周日,據鴻?萍技瘓F(又名富士康科技集團)和當地警方提供的消息,鴻?萍技瘓F山西太原工廠員工宿舍周一凌晨發生一起斗毆事件,后發展成大規模的群毆事件。約2000名員工參與該起事件。鴻?萍技瘓F發言人稱,事態已得到控制,但工廠周一停產。這家工廠有79000名工人。鴻海科技集團是蘋果公司的主要代工商,太原工廠是該公司在中國內地20多家制造廠之一。
即使管理得當,不再發生上述危機事件,平均工資水平上漲也給中國大陸的代工商造成持續困擾。這一切,似乎正在給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機遇。比如,美國市場很多產品在墨西哥的生產成本可能已經低于在中國生產的成本。有分析指出,在考慮生產率差異之后,今年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水平超過了墨西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去年12月份一項調查顯示,墨西哥是美國以外面向美國市場生產產品成本最低的地方。在大型超市購買戴爾電腦的消費者,買到的是一件由富士康在中國生產的產品。但如果在該公司網站上定制,比如增加內存或采用粉色背殼,就可以得到產自富士康墨西哥工廠的貨。此外,墨西哥汽車產量已經達到創紀錄水平,包括日產汽車和大眾汽車在內,數家非美國品牌的汽車生產商都準備耗資數十億美元在墨西哥建廠。
十年以來,中國每年出口額從大約是墨西哥的2倍增長到大約5倍。十年之間,中國內地制造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從2000年的大約每小時0.6美元上漲到了目前的大約每小時2.5美元(包括福利),而墨西哥工人目前的平均工資大約為每小時3.5美元(包括福利)。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墨西哥商品在美國進口額中的占比已經從2009年的10%上升到了去年的接近12%。而一直增長著的中國的市場份額最近出現小幅下降,從2010年的19%降到了18%。依此趨勢,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的工資水平很可能超過墨西哥。
當然,即使會造成出口商品價格貴過已往,中國政府最高決策層仍決意提高平均工資水平。因為提高工資水平能令消費者有可能得到更多可支配收入,也意味著中國已經相當龐大的消費者基數還能不斷增長。這是iPhone 5透露的訊息,也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
推薦閱讀
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數已達3.88億,用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到72.2%,移動互聯新時代大幕開啟。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也為電子商務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其中主流的消費>>>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21229/9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