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王富貴)記者從阿朗前不久公布的今年第一財季業績報告中看到,受北美及西歐電信市場萎縮影響,阿朗本財季營收為35.5億歐元(約合43.07億美元),同比下滑7.1%,凈虧損達2.54億歐元(約合3.08億美元),而阿朗去年同期則有4300萬歐元的凈利潤。
與此同時,阿朗CEO本·韋華恩(Ben Verwaayen)宣布將再次削減12.5億歐元(約合15.7億美元)成本,退出不盈利的市場和合同,并裁員5000人。阿朗并稱,因經濟形勢惡劣,今年將無法實現全年的業績目標。
由于歐洲經濟深受歐債危機影響,并且全球3G大規模投入已成過去式,4G時代又尚未完全到來時,再加上受到競爭對手的襲擊,阿朗遭遇大幅虧損其實也在人們意料之中。
四川通信設計院副總工程師程德杰博士此前在接受IT商業新聞網采訪時認為,僅僅依靠通信設備銷售,顯然不足以支持阿朗的業務發展戰略。"我們對比愛立信的轉型可以看出,在通信設備制造企業未來的增長戰略,將不只是寄托在設備銷售上,而需要拓展通信服務如代維、運營外包等相關的業務領域"。
事實上,包括阿朗(已開始向服務提供商轉型)在內,全球幾大電信設備商都在嘗試著不同方式的轉型。國內的華為、中興通訊早已開始了終端業務的嘗試,竭力向手機廠商方向發展;愛立信將業務重心向移動寬帶、專業管理服務、支撐解決方案三個業務方向延伸;諾基亞西門子(諾西)向移動寬帶和管理服務市場挺進。然而與阿朗類似的壓力,也在其它電信設備商處出現。
這與互聯網的大舉侵入有直接聯系。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早已開始了對傳統電信業的蠶食,這讓電信運營商普遍患了收入減少、用戶流失、增量不增收和盈利下降的痼疾。有研究報告顯示,全球94%的運營商正在經歷收入流失,一半運營商收入流失已"非常明顯"。而阿朗等電信設備商,也正由于受到了運營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致使遭遇了所謂的"天花板效應"。業內認為,這才是此次電信設備商盈利集體下滑的根本原因。
推薦閱讀
在苦苦期盼了一年后,iPhone5終于有了確切消息。不僅果粉們在期待,國內的配件廠商們更是心情急切,在豐厚的利潤誘惑下,他們已經在摩拳擦掌,只待iPhone5“真神”露面就動手“掘金”。 果粉們在歡呼雀躍,在苦苦期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蠶食傳統電信行業 阿朗嘗試轉型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1/20121229/9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