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機會面前橫豎都是活,臺風來了是豬都會飛。”國內創業浪潮已然一片燎原之勢。騰訊科技推出創業系列報道,講述創業者們的故事,展示他們對于產品、團隊、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的創新和經驗,希望為這些追夢者助威。
本文為第三篇:關注菜譜分享網站。

“下廚房”聯合創始人Tony(中文名王旭升)
中國的互聯網產品為什么總是山寨?下廚房的創始人之一Tony回答:“不是技術不行,也不是產品經理不行,而是設計。設計遠遠不應當停留在關注交互細節,也不是什么數據分析,那些所謂的方法論都是浮云。出來創業有一個初衷,就是期望讓同行重新認識設計。”
2011年1月,Tony從工作了30個月的豆瓣離職,和曾在豆瓣擔任工程師的subdragon共同創業。一改往日用文字呼吁行業反思,這次,他希望用自己的產品告訴大家:什么是設計。
他們瞄準了一個并不創新的領域:菜譜分享網站。“菜譜和豆瓣的書影音都屬于垂直信息領域,在豆瓣的工作經歷讓我對信息架構有了自己的認識。移動互聯網也是一個改變菜譜網站格局的機會,錯過了,就再抓不住了。”
2011年3月15日,下廚房上線。至今,網站擁有注冊用戶10萬,每日UV近4萬。iPhone版應用自9月發布,下載量50萬。Tony介紹,下廚房已成為業內增長速度最快的菜譜分享類網站。
下廚房按照Tony的預期一步步發展,但創業并不僅僅只是做出一個自己期望的產品,運營、投資、推廣、商業模式……每一環都要傾入不少的心血。Tony說,每一個創業的人都很累,是心累。

“下廚房”產品部辦公區
純粹的夢想:讓同行重新認識設計
Tony 2008年進豆瓣時,他是豆瓣第一位設計師。在豆瓣30個月,做為設計師,Tony學會的不是畫圖,而是設計。在Tony看來,設計的本質是溝通,但中國的設計師卻忘記了這個本質。
據Tony介紹,中國的互聯網設計理念基本來源于平面廣告設計。大學在廣告公司實習時他發現:“國外廣告公司的單子周期要比中國大五到十倍。在中國,三天就讓你出成果,這時設計師就是畫圖,根本沒有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客戶。相反,國外的設計師是理性的,它在考慮受眾。”如今,這個問題同樣出現在了互聯網設計中。
“在中國,設計師基本被分為熟練的畫圖工和不熟練的畫圖工。”Tony描述設計的工作節奏就是接完A單接B單,至于A單的設計是否符合用戶需求,沒有時間留給設計師去調查分析。產品經理主導整個產品,設計師的能動性被限制,可發揮空間變小。逐漸地,互聯網創新的基因也從產品中消失。
在一次的演講稿中,Tony寫了幾句給設計師的話:不要舉手投足談信息架構,親自去編輯上千、閱讀上萬條內容,了解內容產生者對內容的描述方法;去看上萬次搜索記錄,上萬條用戶的訪問路徑,了解內容消費者他們需要什么;再考慮架構。
Tony對下廚房的設計則來自于他對用戶需求的長期摸索。下廚房網站的域名早在2006年就已購買,那時Tony還是一個自己學著做飯的“用戶”,但在網上找菜譜的過程中,他發現已有的菜譜網站做的并不好,于是打算自己做一個,買下了域名后,卻礙于工作關系,無時間打理。2008年打算和朋友共同寫一個做飯類的博客,工作一忙又給耽擱了。直到決定自己出來創業,Tony終于開始一頭扎進了這個領域。
他潛伏在多個用戶討論做飯的小組、論壇、QQ群中,了解用戶真正的需求。Tony在一次媒體的采訪中介紹:“下廚房的食材分類,很多參考真實的菜場區域布局設計的,這可能更加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如果問下廚房有沒有哪些設計不是受用戶啟發的?我會勇敢地回答:沒有。”
用過下廚房的人對網站的第一印象就是簡潔。這在Tony看來就是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做到極致。“我們做用戶真正需要的功能。比如很多人說我們和同類網站相比,分類做的不全。但是對用戶而言,搜索是第一需求、分類是第二需求。先把用戶的第一需求做到最好。分類的設計不能拍腦袋地想,比如按菜系分,普通用戶在做菜時可能不會去想今天我是要做川菜還是做粵菜,看似大而全的分類其實并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
不純粹的環境:成功的商業模式在哪里
憑借著純粹的夢想創業卻開始遭遇并不純粹的商業環境。“抱著‘設計夢想’心態出來創業,發現真正在做設計的時間,不到20%,比在公司上班少3-4倍。背負了太多‘設計’以外的事情,就好像不會水的旱鴨子推到了河里,撲騰去吧。”Tony在自己的博客如此記錄。
“有些事情可以想清楚,比如用戶數據掉了、功能有問題了,這些找到源頭就能解決,但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才真正讓人心累。”Tony說,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就是“商業模式”。而這是投資人、媒體、包括自己反復追問的問題。
“哪一個是成功的商業模式,國內沒有探索出來,國外也沒有好的借鑒。因為國外的菜譜類應用大部分收入來自向用戶收費,但在中國市場,這個還并不現實。”Tony對下廚房未來的商業規劃是朝橫向或者縱向的電子商務類型發展,“我們可以做美食周邊的產品售賣平臺,也可以做用戶群需要的產品售賣,比如母嬰市場。但這些也只能在用戶群慢慢擴大的基礎上一點點探索。”
可在等著用戶擴大的時候,各種不順還是會迎面撲來。“google adsense的CTR(轉化率)從千分之6,跌到千分之2.5,PV翻了一倍但收入還略有下降,MD!”Tony忍不住在Twitter發泄了一句。
但Tony反復告訴自己不能急,“創業前看到很多人的忠告說創業不能急,當時一點沒有感覺。現在才真正理解。如果讓我給以后的創業者有什么忠告,我也是那句:創業要有耐心,不能急。”
關于未來的職業規劃,Tony說:“等到產品做大,我會希望有更懂運營的人來管理團隊,畢竟我的興趣依舊是在設計。”作為一個設計師,Tony認為自己帶有職業賦予的敏感和細膩,“我會很考慮別人的感受,會想怎么表達,對方才能接受。”這些似乎會牽絆著一個人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如今,下廚房的團隊共有16個人,管理方面對Tony還不是問題。
純粹的夢想遭遇不純粹的環境,Tony也還是依舊肯定自己走出的創業這一步。“我的骨子里就是適合創業的,這是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的一點。因為我喜歡證明自己。當自己的想法受到質疑時,我心里常會暗暗較勁,要把自己想的東西做出來,要向別人證明我沒有做錯。”
問Tony:“現在中國有哪一家網站是你比較欣賞的?”他的答案是:沒有。在他看來,中國那些如今風生水起的網站只不過是在復制一些國外的模型,能夠證明中國創業者自身能力并讓外國用戶眼前一亮的網站還不存在。
2011年3月,在Tony題為《年少輕狂》的一篇博文里,最后一句,他寫道:這輩子要做個讓老外玩得起網站。2011年10月,Tony說,這依舊是他的夢想。下廚房可能只是他的第一步。后面的路,Tony要做得更多。
推薦閱讀
硅谷創業故事:Dealmoon愛打折 借微博開拓市場>>>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4/20111114/1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