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也在不斷發展。但是隨著環境的改變,信用問題成為制約行業發展、影響消費者網購的最大瓶頸。對此,從政府到企業及消費者都為能盡快改變這個現狀而努力。如何解決信用這一問題,也正是電子商務模式如何創新的問題。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電商行業之混亂,原因到底為何?
電商行業雖火但亂,那又是什么原因讓電商行業亂象叢生,得不到杜絕與治理呢?簡單分析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失信成本低。企業從事經營活動的目的是贏利,守信用是為了贏利,失信也是為了贏利。當一個市場假冒偽劣橫行,企業因失去信用而贏利,因守信用而虧損時,沒有企業會堅守信用。網絡交易中欺詐行為得不到法律的有效及時的懲處,違法成本低,違法門檻低,進而網絡團購的欺詐事件猖獗。
第二,監管成本高。“門檻低、監管難”是目前最受熱議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團購網站的技術門檻很低并缺少監管,所以團購網站才會大批量地涌現,這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情況。由于屬地管理的局限性造成網絡團購的監管成本過高,主要是網絡虛擬性使得沒有區域空間限制的網絡市場成為地區政府市場監管中最大的真空。
第三,求利益降質量。商家多且無監管措施,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便自發的進行競爭、比較,優勝劣汰。然而,這樣的結果往往不是質量的提升,恰恰相反,就是拼價格,拼效率,造成質量縮水、服務差,這也就給了假網站、釣魚網站拾漏滋生增長的空間。
信用監管讓電商行業不再亂象叢生
業內有關專家認為,在目前的條件下,要想有效降低網購風險,穩定市場秩序,建立購物網站的信用認證及監督體系是較為可行的方法。
此前由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中心推出的《電子商務信用認證規則》,是從商務信用的角度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進行真實性審查、信用狀況評估、信用行為巡查的第三方監督工作。依托BCP中國商務信用平臺本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采用科學的方法和合理規范的程序對經營主體進行商務信用認證,給消費者、合作伙伴、交易對象和政府管理部門等機構提供重要參考。
截止至2012年上半年,BCP信用投訴中心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3001起,其中針對團購網站的投訴占到了70%以上。但投訴總量較為平穩,團購類網站日均投訴量為7.5條。未認證網站投訴糾紛事件同比上漲60%,值得一提的是,BCP認證網站投訴量呈下降趨勢由日均7條降為日均4條,且投訴處理率接近100%,未認證網站投訴處理率不足50%。這與BCP信用認證中心的動態監管機制和BCP信用投訴中心影響力的日漸提升是分不開的。
推薦閱讀
“如果永遠不天黑,就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青春你走得慢一些。”一位名叫“艾珺aj”的女孩兒7月上旬在微博上留下了這樣這段話,而幾天后的一個夜晚,她卻再也沒有醒過來,因連續通宵熬夜在睡夢中心源性猝死。 中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信用監管讓電子商務不再亂象叢生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20726/7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