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眼鏡產品消費存在著一個大規模升級的過程,需要我們把專業技術運用到商品的附加值上去,拉動需求,創造市場。眼鏡有別于一般的標準化商品,嚴格意義上它是介于醫療和商業之間的產品。
眾所周知,眼鏡顧客的需求最直接的來源是視力問題,眼鏡銷售的切入點首先是視力問題而不是其他諸如價格、款式等次要的銷售元素。在眼鏡的營銷模式上,主要有產品分類和銷售形態兩個特點,在產品分類上,眼鏡主要分為三大類,即配裝眼鏡、成鏡(快速消費品)、奢侈品(品牌眼鏡、太陽鏡)。銷售形態上,眼鏡銷售主要分布于傳統眼鏡店、醫院配鏡中心及超市渠道、隱形眼鏡專賣店和網絡等,他們針對的消費群有所不同,銷售的方法亦就有所區別。
目前看來,我國的眼鏡產品消費存在著一個大規模升級的過程,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發展。眼鏡自發明之日起,其主要功能就是用來矯正視力的,但隨著生活的多樣化,眼鏡會逐漸用來完善生活。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所有的人都有眼鏡需求,而不僅僅是視力患者,同時擁有幾副不同用途眼鏡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比如,在電腦前工作,長時間近距離視物,視疲勞已經成為困擾都市人群新的視力障礙,而帶有緩解視疲勞方面的眼鏡產品將有巨大的前景。
從需要維護向免維護方向發展。人們都追求舒適、衛生、便利的生活,過去用的手帕已經被現在的餐巾紙所替代。隨著隱形眼鏡在以日拋為代表的免維護隱形鏡片技術上的不斷成熟,以前需要不斷維護的年拋、半年拋和季拋將會被日拋所替代。同樣在普通眼鏡片上由于智能離子技術的應用,鍍膜層在抗污和抗塵方面的性能也不斷地提高,使消費者在一段時間內不需要維護就可以體驗到卓越的視覺清晰度,所以,眼鏡在免維護方面的賣點亦將層出不窮。
從單焦點向多焦點方向發展。人眼在注視不同距離的時候需要不同的調節力,單焦點眼鏡從舒適性上講已經不能滿足人眼的使用需求。目前已經開發出來的青少年人群的漸進眼鏡、中青年人群的抗疲勞眼鏡和中老年人群的漸進眼鏡都不是傳統的單一焦點的眼鏡。隨著光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滿足人們更高舒適度,更便利使用的多焦點眼鏡將最終淘汰現在廣泛使用的單一焦點眼鏡。
從大眾化向個性化方向發展。眼鏡不論是從功能性還是時尚性上,都應該是個性化的東西。隨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從人種、臉形、視覺習慣和服飾搭配的差異上,眼鏡都需要從不同設計、款式和舒適性上來滿足人的不同需求。過去全球市場和視光技術研發中心大多數集中在歐美地區,技術上盡量偏向歐美人群特征也是不爭的事實。近期面世的根據亞洲人眼的構造、屈光狀態、部輪廓特征和閱讀姿勢而精心設計的眼鏡,是眼鏡設計在個性化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未來眼鏡設計的方向一定是向個性化方向發展。
從矯正視力向視力健康方向發展。人接受的信息中有76%是通過眼睛得到的,可見眼睛在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上的重要性。所以,眼鏡不僅涉及到視力矯正的問題,更關乎到人們的生命質量。同時,視力矯正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健康維護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呵護內容。視力健康是一個系統,如果能真正研發出既能符合科學的臨床試驗又能滿足顧客視力健康需求的科技產品,市場的空間必將放大許多。
從一副眼鏡向多副眼鏡方向發展。我們常說戴眼鏡、穿服裝。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場合,人們有不同的時裝,然而,眼鏡還是一人一副,多少年一貫制。為什么不能像穿服裝一樣“穿”眼鏡呢?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眼鏡購買行為相信總有一天會在國人消費中實現。眼鏡的需求必將從單一化向時裝化方向發展,一人多鏡的情況已經為時不遠了。
從數量上說,中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眼鏡生產大國。但是,在國際眼鏡生產鏈上,中國就始終扮演著第一道工序的角色,行業的發展始終處在一個粗放式低產值的增長過程中。相比發達的市場,中國眼鏡業存在著業態定位的缺陷、零售價格的誤導、從業人員的結構性矛盾、眼鏡消費理念的落后以及功能產品的概念化操作阻礙行業良性發展等種種問題。
由于過去中國對眼鏡銷售市場管理上沒有實行準入制度,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的非眼鏡專業人員涌入該行業,導致許多城市眼鏡店出現爆發式增長。涌現出來的眼鏡店基本上都帶有家族式特征,在配置上采取了小而全的模式。小而散造成資源的重復設置和浪費,使其無法得到有效的整合與有效的發揮。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處于一種低效率、不經濟的狀態。這種“散而不聚”是中國眼鏡行業無法做強的主要障礙之一。
眼鏡零售店的業務中最重要的是專業服務,它的價值最主要來源于專業服務的差異。但是,中國眼鏡行業在快速市場化的過程當中,營銷管理的重點都被放在裝修、廣告和員工著裝等商業層面上,而對于眼鏡的核心競爭力、專業服務卻不夠重視。直接表現是商品有價,服務免費。其后果是消費者將眼鏡這一特殊商品越來越看成一種普通商品,誤以為眼鏡的價值差別就在于鏡片和鏡架的好壞,購買眼鏡時將價格擺在選購標準的第一位,忽視了各眼鏡零售商在技術和服務上的差異。事實上,盡管眼鏡零售店的主要業務中還存在配裝眼鏡加工這個環節,但嚴格意義上講它不是一個眼鏡店的必備條件,許多國外的眼鏡零售的加工環節都是外包的。
目前眼鏡行業價值鏈的“生態失調”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零供雙方定位模糊,第二是銷售終端占壓供應商資金現象比較普遍。有些零售商追求大而全,業務向部分上游發展;有些供應商為了減少對零售商的依賴,業務向下游發展等,這是違反生態平衡的做法。另外,有些掌握了終端話語權的零售商,在資金流動方面過多地傾向于使用強制性權利,供應商由于資金被占用而可能逐漸減少研發的投入,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無疑是非常有害的。
眼鏡行業從來就不是一個周期性的行業,眼鏡消費中的剛性需求依然存在,這就需要我們真正地把專業技術運用到商品的附加值上去,拉動需求,創造市場。
推薦閱讀
看道在路上我們一直在成長 很多人都不知道看道這個平臺首先我先來給大家說一下看道 看到宗旨: 看世間萬象悟商道人生 看道網(www.kandao.com)是由雷勢萬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28日推出的中小企業交流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眼鏡市場的消費趨勢看管理模式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20815/8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