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三星移動負責人J.K.Sin曾經告訴自己的員工,“iPhone的出現意味著,我們改變方法的時候已經到了。”那年晚些時候,三星推出了Galaxy S,配備了Android操作系統,而產品感官與iPhone非常類似。
隔閡顯現 沖突激化
在三星高管造訪蘋果的時候,喬布斯、庫克抱怨不斷。而蘋果錯誤的以為,三星將會因為這些抱怨修改自己的設計計劃。
2011年,三星Galaxy Tab的發布證明,蘋果最恐懼的噩夢已經成為了現實,盡管喬布斯和其他人聲稱那款產品是對iPad明顯的抄襲。
而由于擔心關鍵供應商關系問題,庫克反對起訴三星。不過喬布斯則失去了耐心,甚至認為三星依靠供應商伙伴關系,保護自己免遭報應。
2011年4月蘋果提起上訴,而戰火很快蔓延到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法院。去年8月,蘋果在專利糾紛中贏得巨大勝利,獲得10億美元賠償,那時,似乎蘋果真的有機會,將那些“問題”產品趕盡殺絕——而如果成功,這將極大地改變智能手機的競爭。
然而,最終蘋果并未能說服法官宣布禁令,而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iPhone非凡的盈利能力以及市場影響力,讓人認為蘋果很難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
美國地方法院法官露西·科赫(Lucy Koh)表示,“在一定程度上,三星可能會影響到蘋果的客戶群,但是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三星將會大幅蠶食蘋果的市場份額,并最終導致推出智能手機業務。本案涉及的是銷售損失,而不是失去競爭能力的損失。”
與此同時,三星受到了來自反壟斷監管機構的壓力,而在歐洲市場禁售蘋果的希望也宣告破滅。
而美國上訴法院,最近拒絕了蘋果公司的請求,這也就意味著,蘋果如果希望尋求對三星產品禁售的請求,可能要耗費數月的時間。而那時,三星很有可能已經推出另一款,熱銷的Galaxy智能手機。
世界是我們的
不過蘋果、三星之間的法律糾紛對合作關系的影響,并沒有人們想像的那么嚴重。
一位律師表示,“人們總是喜歡談論、炒作這些事情,因為這極具戲劇性。但是事實上,兩家公司的火氣并沒有那么旺。”
盡管如此,這些敵對行為,還是會給兩家公司的合作關系帶來一定的傷痕。高盛(Goldman Sachs)、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Bernstein)和其他公司的分析師都認為,未來蘋果很有可能與臺積電合作推出應用處理器。但是韓國投資證券和HMC證券的分析師則認為,蘋果不可能消除對三星閃存的依賴。
蘋果拒絕對與任何一家公司的供應商關系細節發表評論。
同時,兩家公司都希望部署得力的策略,以保持、擴展他們的領導力。
三星開發了一個令人難忘的電視廣告,嘲笑蘋果客戶。這家韓國公司再次“復制”蘋果的成功要領,增加了市場營銷和廣告支出。2012年前九月,三星Galaxy廣告支出就高達2.02億美元,而2011年這一數據僅為6660萬美元。
而蘋果則花費大量資金幫助供應商投資,并為其建立專門的大型工廠。2012財年,蘋果資本支出達100億美元,而今年還將繼續投資。相比之下,2011、2010財年,蘋果資本支出分別為46億美元、26億美元。
但是蘋果、三星仍然還是保留了不同的商業策略。總體來講,蘋果僅有一個系列的智能手機,而產品線也僅為四條,專注高端市場,并且盡量維持增量式升級。而三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口味,推出了37種不同的手機產品,而這些產品中有的價格低廉,而有的也非常昂貴。此外,三星還生產芯片、電視以及其它家用電器。
此外,兩者的受眾群體也有所不同——蘋果的產品在美國大受追捧,而三星則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享有很高的地位。蘋果一直努力保持核心工作人員精簡,全球范圍之內僅有6萬名員工——依賴合作伙伴進行制造。而三星,則是一個龐大的企業,包括80家子公司,在全球雇用了36.9萬名員工。
正是這些差異,以及兩家公司在市場中的優勢地位,讓這兩家巨頭達成了一定的默契,那就是在一段時間之內,安靜的合作比所有的戰爭更好。
曾參與Mac與Windows大戰的微軟前高管布拉德·西爾弗伯格(Brad Silverberg)表示,“蘋果顯然已經從那段日子中,吸取到了很多的教訓。”
推薦閱讀
以下這篇文章來自斯科特?維斯(Scott Weiss),他現在是安德森霍洛維茨的合伙人,也是IronPort前任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IronPort于2007年被思科收購。 他在這篇文章中,談到他當年被思科收購后的個人經驗,值得一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喬布斯最可怕的噩夢:蘋果三星亦敵亦友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210/25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