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知名音樂人高曉松對外宣稱,從今年7月1日起,整個音樂行業的格局和體系將會改變,中國音樂產業將進入全面正版化時代,網絡音樂將開始收費。目前,各大唱片公司、網絡平臺以及政府都在做最后工作。
長期以來,中國網民在網絡上享受著免費的午餐,音樂的生產者并沒有分享到應有的權益,筆者支持高曉松等音樂人為爭取權益而對現實進行的抗爭,但又以為,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就一首歌收取一塊錢或者一毛錢這樣傳統的“提成”方式上,其成功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簡而言之,就網絡音樂收費來說,有三座大山需要移除。其一是民意的大山,在網上免費收聽或者下載音樂,已經是中國網民多年以來的習慣,不管這種習慣是否合理,但總歸是一種客觀現實,如驟然改變這種現實,不管價格如何制定,遭多數網民聯合杯葛幾乎是一種必然,相關網絡音樂平臺能否扛得住是個疑問。
其二,是技術的大山。現代互聯網的發展,既是一部創新歷史,也是一部技術與管制相互纏斗的歷史,收費下載要大行其道,就必須遏制免費音樂的傳播,但至少從目前看,技術上還很難解決這個問題。以美國為例,除了蘋果的iTunes音樂商店通過軟硬件技術的封閉獲得成功之外,其它互聯網音樂服務提供商基本都在虧損。
其三,法律的大山,如果技術無法保證正版音樂的傳播,則法律將成為唯一依靠。但事實是,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對盜版的高容忍度使相關法律幾成空文,哪怕在版權意識較強的美國,也有“70%的孩子都是罪犯”(因為他們都違反了現有版權法),這個數字在中國一定更高。而且,制訂于網絡時代之前的《著作權法》,由于多方、多重博弈,眾口難調,增刪三次至今仍不能出臺,更難為維權奧援。
要真正實現網絡音樂的全面正版化,還須放棄“征稅式”思維,尋創新之路。比如,電視業的盈利模式就可借鑒。觀眾收看電視是免費的,但電視劇制作者卻可以通過把節目出售給電視臺獲得回報。同樣,音樂界可以聯手向各個互聯網巨頭,向中移動,向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火爆音樂節目索取回報。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完全有實力為QQ音樂等產品支付足夠的費用。
或許,以創新的心態應對音樂數字化所帶來的變革更為重要。在高曉松等音樂人衡量自己的勞動是否獲得足夠回報時,可加入另外一個問題:我的生活是因為互聯網變得更好了,還是更壞了?事實上,盡管傳統的唱片銷售收入減少,但因為“免費”的助力,音樂的聽眾成千上萬倍的增多了,歌手的知名度擴大了,產業鏈增長了,音樂業的蛋糕被做大了。如高曉松,他開演唱會的收入確實減少了,但拍廣告、做節目主持的收入或許反而更多了。
從這個角度講,高曉松們要從網絡音樂中獲取更多收入,與其向網民抽成,不如重新規范產業上下游各環節的利益分配,先拿回應該屬于自己的那塊蛋糕;與其頂著三座大山收費,不如先試試是否能從更符合互聯網精神的“免費”模式中找錢。
推薦閱讀
本報訊(記者薛松)知名音樂人高曉松日前表示,從7月1日起,中國音樂業將正式走向正版化,網絡音樂將正式開始收費。這一計劃被認為超過當年視頻網站正版化帶來的沖擊。消息刺激從事手機音樂的A8電媒昨日股價狂飆。 不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音樂收費前路艱難:利益分配成關鍵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322/263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