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張俊良)前幾天,《致青春》的投資方光線傳媒的王長田在微博上透露《致青春》的票房已經超過5億。對于一個制作成本只有六千萬,除了導演趙薇是一線明星,其他主角幾乎都是新人的情況下,《致青春》又完成了一次“屌絲的逆襲”。
在這出逆襲的好戲中,社交網絡又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趙薇依靠在圈內的人脈和明星大V助陣,在新浪微博上掀起一股強勁的“致青春”討論熱潮,將“懷念青春”的迅速話題快速引爆。微博的冷熱現在已經成為電影票房的晴雨表,網友熱情拉高了票房,創造了上映12天票房突破5.2億的佳績。
如果說電影《失戀33天》在微博上的成功屬于是“探石問路”,那么《致青春》在社交網絡上的營銷就是加倍的周密策劃。
《致青春》是如何引爆社交網絡呢?
一、時間點的選擇
在完成逆襲的幾部電影中,無論是《失戀33天》、《泰囧》,還是《致青春》都在檔期選擇上費盡心思。《失戀33天》選擇了11月11日,《泰囧》選擇了12月12日,而此次《致青春》選擇了4月26日,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暑期檔”、“賀歲檔”的熱門檔期。這樣做,一方面是避開大制作的電影,更重要的是跟網絡熱點相結合,跟網友的情緒相契合。《失戀33天》是契合了光棍節這一熱點話題,而《致青春》則是順應了大學生畢業、懷念青春這一熱點話題。五一前后的這個時間階段,正值大學畢業季,大學戀情、懷念青春的話題本來就很熱,在這個階段把很具有話題性的《致青春》投放市場,就好像在干燥的森林里投放了一粒火種,點點星光就能燃起熊熊烈火。與其說趙薇拍了一部懷念青春的電影,不如說在這個時間節點,網友需要這樣一部懷念青春的電影。網友邊看電影,邊會想到自己的青春時光,觀看電影、談論電影成為這個時間節點重要的精神消費。所以,這個時候,可能這個電影本身好壞并不重要了,重要的這部電影已經融入到網友的情緒中去。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目前電影有一種社會化趨勢,電影變得越來越社會化、實時化。將來,肯定會催生一種迎合網民情緒“社會化電影”,光棍節的時候看一場失戀的電影,母親節的時候看一場有關母愛的電影,畢業季看一場“懷念青春”的電影。這時候,電影在市場的號召力不僅體現在電影本身的藝術性上,同時還體現在挑逗網友情緒的能力上。

致青春指數
二、厚積薄發、環環相扣:14個月,18萬粉絲,18萬個火種
《致青春》的官微自從開機之前就建立了,在一年兩個月的運營時間里,總共發了微博2409條,幾乎紀錄了電影籌拍、開機、制作、上線的全過程。官微自從開通以后,日均發微博5.3條,但自從進入推廣周期以后,微博的數量急劇上升,公映這天達到了最多的50條。

推薦閱讀
我國作為世界上市場空間最大的國家,過去30年,許多人抓住了機會,白手起家發家致富。80年代第一批下海經商的,今天至少也是身家千萬;90年代第一批購買股票的,今天基本都是百萬富翁。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日漸發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專欄:致青春,引爆社交網絡的周密策劃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509/26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