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是英國主宰的時代。20世紀是美國主宰的時代。21世紀會由中國主宰嗎?
很可能不會,因為中國錯過了使經濟可持續的增長的四個條件。
首先,當中國真正拓展其全球市場時,資本主義已經在占據了世界市場的最后邊疆,征服了幾乎所有世界各地的市場,所以中國沒有一個足夠的世界市場前沿來發展它的制造產品。
這意味著中國正在角逐資本主義最后的邊疆,因此,在它與世界市場的其他參與者競爭前,它幾乎沒有調整空間了,因為其他參與者已經在全球市場占據了有利的位置。
那么中國的國內市場呢?
如果一個國家國內市場的規模大小是由其人口來衡量的話,那么中國是一個資源(因為勞動力充足)和產品(因為消費者很多)都十分龐大的市場。然而單單人口龐大不足以推動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中國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在14世紀初,19世紀中期以及1950年代早期中國已經有了十分龐大的人口,但是它錯過了三個可以上升到世界經濟領導的機會。
但是今天情況難道沒有變嗎?
當然變了,因為根據中國的強勁發展已經將中國以一個創紀錄的速度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人均收入較低,收入一直不平等、人口密度低、高文盲率以及分立的管理結構已經讓中國的國內市場成為了一個個分離地方市場的結合體,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綜合市場。
第二個錯失的條件就是中國尚未培育和滋養創業的本土資源。
公平地來說,創業正在中國農村地區蓬勃發展,農村的農民正在轉變為企業家,工資多少也由市場力決定。同時,創業也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蓬勃發展,一些個人通過出口廉價的中國制造的產品而積累了財富。熊貓電子等公司,華為、小天鵝、海爾集團、聯想正在開發新的產品,他們正在成為下一個思科,IBM和蘋果。
但對于中國不幸的是,這些企業只是些例外而不是整體的趨勢。中國今天的經濟中,創業是關乎生產、營銷,以及在其他地方發明和創新的營銷標準產品。
這就是中國目前尚未研發出像iPhone和iPad這種拳頭產品的原因,這也是中國為什么沒能在全球經濟當中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的原因。
那么中國錯失的第三個條件是什么呢?政府對區域經濟管轄不到位,它在區域市場中要么管理失敗要么就是管理不夠,比如環境保護和職業安全,街道和高速公路的巡邏,保護公民免受金融欺詐等領域的管轄均不到位。
同時,政府以業主、企業家和經理的身份出現于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制造各種鋼、洗衣粉和鋁等產品。政府也存在于私有化的企業當中,并擁有足夠的股票來控制企業的管理。政府也存在于銀行業,通過政治決策而不是由市場力量控制幾乎所有主要銀行的信貸配給。
最后,中國需要一個新的商業心態,將消費者而不是政府機構擺在經濟環境的中心位置,讓企業家來決定經濟資源的部署問題,同時允許職業經理人來實現這些選擇。
一個國家領導全球經濟的基本條件就是擁有一個龐大的人口,大量勞動力以及一定的市場,這些事必不可少的。而領導全球經濟的充分條件是這個國家擁有一個開放的市場前沿,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以及一個新的商業思維模式,但在所有條件當中,中國似乎缺乏這一點。
編譯:王玲玲
文章來源:http://world.tianhenet.com.cn/w445858-1.html
推薦閱讀
貼心禮物送“潮媽” 三星GALAXY S4打造輕松“樂”生活
近日,新浪微博上#媽,今天我陪你#的微活動及話題引起了母親節當日不小的關注與熱評,網友紛紛參與并借助網絡平臺說出了自己對媽媽的祝福。對于媽媽的愛,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表達?也許一份貼心的禮物更能表達我們的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福布斯:中國為什么不能引領全球經濟
地址:http://www.sdlzkt.com/a/05/20130513/269086.html